1 / 32
文档名称:

诗词鉴赏之抒情方式.ppt

格式:ppt   大小:37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鉴赏之抒情方式.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7/6/28 文件大小:3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鉴赏之抒情方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寓情于景)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物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6、叙事抒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一、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开头两句,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一如风吹云散,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三、四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抒发他心花怒放的心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女子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1、借景抒情
二、间接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借景抒情: 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拟人(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2分)
乐景
乐情
哀情
哀景
借景抒情(由景生情):景与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三)乐景写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