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石灰吟》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灰吟》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2/7/21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灰吟》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石灰吟》听课简记
一、导入
  1、我们今天将学****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咏物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若等闲”——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诗意!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
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
(1)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知道这首诗的大意了吗?
(2)在了解诗意的过程中,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清白——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的风景;指石灰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高洁品格。
书: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乐于奉献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对石灰之情。
   6、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
     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4
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精神境界
  1、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都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赞石灰,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 十二岁的少年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不怕磨难实现理想的决心,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2、这首诗虽然是于谦少年时写的,但这也是他一身的写照。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猜测一下于谦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
   (1)、周围合作,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2)、组织交流:
    A、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B、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C、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D、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E、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
书:刚正不阿 洁身自好 一身正气。
   (3)、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材料: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曾平反很多冤案,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但同时也有不少贪官污吏对他恨之入骨,一心要置他于死地。如有一个叫王振的宦官,当时把持朝政,上京城的官员都要给他送礼,而于谦每次到京城办事,从不送礼。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公元1449年,明英宗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