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邓稼先》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邓稼先》教案.doc

上传人:whetyo 2022/7/2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邓稼先》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您服务教育网 /
2
《邓稼先》教案
学习目的: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展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为您服务教育网 /
4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请同学们讨论归纳.
五。拓展阅读和训练。
(一)两弹元勋“邓稼先”
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学学部委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等职,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为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和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立,,邓稼先荣耀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原子弹。当邓稼先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时,心潮起伏,兴奋难眠,这是一项多么荣耀而又神圣的职业!但同时他又感到任务艰巨,担子非常惨重.
为您服务教育网 /
6
从此,邓稼先怀着以最快速度把事业搞上去的决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
首先,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立,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
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究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着大家刻苦学习理论,,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究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由于都是外文书,并且只有一份,邓稼先只好组织大家阅读,一人念,大家译,连夜印刷.
为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辛,同志们使用算盘进展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为了让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也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余的稍许娱乐,他总是抽空和年轻人玩非常钟的的木马游戏。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见了他们在玩这种游戏,老教授又好气又好笑,斥责说:
为您服务教育网 /
7
“这是什么玩法,你还做儿戏呀。” 邓稼先笑说:“这叫互相跨越!”
互相跨越,这是一种多么亲密的同志关系啊!正是靠着这种关系,邓稼先和同事们一起抑制了一个个科学难关,使我国的“两弹研制”以惊人速度开展。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
不久,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不幸逝世,终年62岁。人民将永远思念这位被称做“两弹”元勋的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二)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莱,喂猪,养蚕,,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消费知识。
为您服务教育网 /
7
选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
2.“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在正确答案的括号内画“√”(多项选择)
A。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 )
,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 )
C。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 )
D。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
E。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 )
3.“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