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碧痕 2022/7/2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曾凡明 欧国军[摘要]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单发病灶共41例,2处及2处以上共33例。病灶部位在基底节区40例,顶叶13例,颞叶12例,枕叶4例,额叶3例,丘脑1例,桥脑1例。本组所有患者的梗死病灶均在3 mm以上,最大梗死灶为18 mm。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所占比例以及病灶分布部位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 < 。
2 结果
从结果统计来看,单纯运动性偏瘫患者最多,%(44例),其次为纯感觉障碍性卒中患者,%(33例),而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的患者和感觉运动性卒中患者则较少。
对于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和不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分别为62例和12例,有症状患者的主要病灶部位位于基底节区,%(41例),而无症状患者的病灶主要分布位置在脑实质区域,%(11例),由此可见,有症状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病灶分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在神经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患者的主要发病部位位于脑实质的深部区域,而且病灶体积一般较小,有文献指出一般病灶部位在20 mm以下,而本组患者的病灶直径在3~18 mm,与报道相符。在以往缺乏影像学技术的情况下此类疾病不能明确诊断,只能在患者死亡后进行尸检通过病理学诊断才能明确[4]。而随着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此类疾病的诊断率已经大大提升。根据患者病灶的部位,一般认为累及大脑皮质下浅层脑实质患者的病情较轻,但是伴随有各种功能障碍表现,例如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同时伴随有记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如果病灶部位累及基底节区以及脑桥、丘脑等部位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则较重,常常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5]。
在本组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此类患者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为单纯运动性偏瘫,%(41例),这个数据和一些报道[6]中的42%的结果有所差异,但是该报道指出此类患者中单纯运动性偏瘫占据比例最大的结果与本文相一致。根据临床症状的分类中可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病症,而这些病症对于心脑血管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高血压能够导致动脉顺应性下降,脑实质的供血动脉丰富而且动脉分支血管较为纤细,分布上也具有偏转性较大的特点,有些小血管的走形几乎呈现直角,当血管内压突然性增高时很容易出现痉挛现象,而此类疾病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血管出现僵硬现象时会导致自身病情的加重,代偿性的供血不足会导致供血区的脑实质发生缺血性病变,这也是引起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原因。在对本组患者既往史的分析中笔者发现,无论患者是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