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不能“白”了耕地等.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能“白”了耕地等.doc

上传人:抱琴 2022/7/2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能“白”了耕地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能“白”了耕地等
兰考是我的家乡。改革开放30年,兰考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年前在西北上大学时,我因来自兰考这个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得到学校的一等助学金,那时我才意识到,兰考这个中原县,比西北的黄土高原还要贫不能“白”了耕地等
兰考是我的家乡。改革开放30年,兰考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年前在西北上大学时,我因来自兰考这个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得到学校的一等助学金,那时我才意识到,兰考这个中原县,比西北的黄土高原还要贫穷。当时有同学问我: “你们兰考的土地上是不是不长庄稼,白花花的全是盐碱?坐火车夜晚经过兰考,铁路南边看着白花花的。”
兰考是焦裕禄曾经战斗和献身的地方,以风沙、盐碱和内涝三大自然灾害而闻名。我上大学时,那里白花花不长庄稼的盐碱地已经不多了,但内涝还很严重,我同学说的“白花花的”是内涝的积水。
大概30年前,我清楚地记得,我家的北边是黄河故道,风沙地里是漫天的风沙和茅草。村子的南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碱地,地里长着耐碱的野菜,间或有些野蒿。我那时年龄还小,野蒿长得比我的个子还高。我经常挎个篮子去扫碱土,扫了碱土做碱,用来做馍。盐碱地一下雨便是满眼的积水,下大雨时形成汪洋一片,蛙声淹没了一切。农民的生活非常困难,逃荒和要饭在我的童年时期是熟悉的字眼,邻县的讨饭者为了多要点饭,常常说自己来自兰考县。
后来,改革开放开始了,农村分自留地、责任田,农民开始开荒。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拿着铁锨、抓钩,去刨地。一锨一锨把地下的茅根刨出,一把一把地抓出来,就这样,硬是把地里的茅草除净,种上了庄稼和果树;盐碱地就打营养钵,丢上泡好的棉籽,覆上塑料薄膜,待长出苗后,再一个个地移栽到田里。至此,村前村后的荒地渐渐没有了。再后来,有的地块儿打了机井,有的地块儿挖渠引黄灌溉田地,还可排除内涝。兰考人民以焦裕禄为榜样,战胜了三大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过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部分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进了城。家乡的土地又一次经受着考验。常听老家的老人讲:谁谁进城了,谁谁家的耕地白(荒)了,可惜了。
中央及时出台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国家给农民的补贴一年比一年多,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今年中秋节时回老家团圆,我来到久违的田野,再一次呼吸成熟季节清新的空气。地里长满了庄稼。除了脚下的路,除了田间的畦,我不知何处可以落脚而不踩到庄稼。土地,被庄稼人视为命根子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利用率被庄稼人耕种着。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顺应了农民进城土地流转的现状,同时从政策层面保障了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
家乡不“白”的耕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农村改革的成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政策,保证土地的高利用率的同时,必将在农村引起一场深入持久的变革。

变迁
张金梅

我出生在黄河岸边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居住的村庄有两个生产队,男女老少五百多口人组成一个自然村,全村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那时候我们那儿的大部分院落都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