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发作的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小儿偏头痛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ICHD-IT 诊断标准选取小儿偏头痛患者4头痛指数、复发系数等观察指标规定[5]。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2x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 验,P <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个月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强度、头痛指数和头痛复发率都显着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 头痛缓解率较服药前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见表
3 讨论
偏头痛(Migraine)是原发性头痛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反复发作,发病率在欧美国家为10~15%,%。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偏头痛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特别是青春期前后的女孩。文献报道7~15岁的发病率为44%,而在以头痛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约50%为小儿偏头痛可见其发病率是很高的[6]。成为困扰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二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小儿偏头痛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如下几种学说:血管源学说、神经源学说、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学说、血管-神经联合学说、其他学说[7]。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偏头痛与脑血管动力学改变和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性有关[8]。偏头痛的发病机理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一是血管理论,认为偏头痛是由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引起,即首先是各种诱因诱发脑血管的痉挛反应引起脑缺血,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随后脑缺血导致反应性的血管扩张,刺激血管壁上的痛觉受体,引起偏头痛发作[9]。二是偏头痛的神经血管论,认为偏头痛是由三叉神经中枢神经元的超敏感性和被激活后引起脑膜血管扩张在偏头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0]。小儿偏头痛的特点:小儿偏头痛以枕部、前额、双侧头痛多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胃肠道症状明显,多数患儿有家族史。发作时间较成人短,睡眠后症状可缓解。以无先兆性小儿偏头痛最多见。
预防性选药的指征:①每月有2次以上的发作造成3天以上的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②虽然发作次数少或不严重,但对症用药无效或有禁忌症;③发作严重,发作治疗每周2次以上或头痛发作时对学习生活影响较大[11]。预防性治疗方法很多,包括非药物和药物预防治疗。预防性用药必须注意的事项:① 严格掌握小儿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偏头痛诊断必须明确;②须从小剂量开始,递增;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以观疗效,不要随便换药;③在预防起效者中,服用预防性药物9~12个月后应逐渐停药观察;④必须首选一线有效的预防性药物。目前在预防偏头痛药物方面最多的是丙戊酸钠,他可加强r氨基丁酸 (GABA)的合成及阻断其降解[12] 。德巴金是丙戊酸钠缓释片,可能通过增强突触前和突触后GADA 的传递,抑制 GADA 转氨酶和钠离子及钙离子通道降低神经元冲动发放,抑制丘脑皮质痛觉调制环路而减少疼痛发生。本研究显示德巴金能显着降低头痛复发率,提高头痛长期缓解率,每日15mg/kg 的丙戊酸钠剂量长期服用可安全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频度和强度,出现粒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增多、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很小。
参考文献
[1]孔峰,战立功,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