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两个孩子的差异.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两个孩子的差异.doc

上传人:焦大 2022/7/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两个孩子的差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两个孩子的差异
一、两个差异很大的孩子

在到成都市各区、县去家访和筛查视障儿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个让我们感叹的孩子。虽然两个孩子都属于全盲,年龄相差仅半岁,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却让人深思。一个活泼开朗、口齿伶俐
,东西要递到手里或嘴里才吃得到
、鞋袜

社会交往


,他会抓、咬
、要抱时,会哭叫或拉手、衣服来表示



个性特征
内向、退缩、敏感、易紧张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强
这样两个相同视力障碍程度的儿童,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经过多次家访和训练了解的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一直所处的家庭环境。

二、差异形成的家庭背景

(一)物质环境

学生A的父母收入稳定宽裕,加上奶奶在家带她,她与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较多,这有利于儿童依恋关系的建立。成长在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内,她有更多的机会与家人出去玩耍、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与更多的人交往,也有利于她的语言的发展。
学生B家住镇上农村地区,家里只有母亲和外婆,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母亲在工厂上班的工资,外婆种些菜卖,她们更多的时间是忙于生计,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更别说教育了。忙时就把他关在家里,给他一个小板凳自己玩。

学生A家住城区,房子为三室一厅比较宽敞,且在底楼,进出比较方便。家具、音响设备齐全,还有不少玩具。家里的东西丰富,学生A从小接触的各种事物就比较多,接受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都比较多。家庭环境舒适,小区环境也比较清静,绿化面积较大,道路平坦宽敞,整体环境比较安全,活动范围也比较大。
学生B家住小镇边缘农村地区,房子为三间瓦房,很窄很暗,家具简单,衣物、杂物、家具很乱。他的活动范围很小,主要就是家里的几间屋,甚至很少到门外的院子里去。家里只有一台很旧的电视机,也没有人长时间是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玩一个小板凳,几乎没有接触过什么人,也没有人与他说话,接受的信息非常少,相当于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与人交往和语言的发展。
(二)心理环境


学生A一家5口,爸爸、妈妈、哥哥、奶奶都关心她,喜欢她,爱她,已接受了她视力缺陷的事实。所住小区里的人普遍素质要高一些,更容易接纳残疾儿童,适时还会给予一些帮助。在这种接纳的环境里,小孩家长也比较能正视、接纳自己的孩子,使他们能够愿意带她出去散步、活动,营造一种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也让她感到安全舒适。
学生B一家3口,妈妈和外婆,由于他是缺少眼睛这种器官,妈妈一直很自卑,至今还不太能正视自己的孩子;外婆也是出于对生命的怜惜才带他的,只限于养育,保住一条生命而已。舅舅、舅妈,还有家里的其他人也不接纳他,使母亲更加自卑。他所住的地方属于小镇边缘地区,周围的人素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要接纳这样一个盲童比较困难。邻居多数人抱着“为什么会没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