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足区龙西中学
黄文秀
第 6 单元
课 题 名 称
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总课时数
2课时
第( 1 )课 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主要讲了行中国成立后在困难
大足区龙西中学
黄文秀
第 6 单元
课 题 名 称
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总课时数
2课时
第( 1 )课 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主要讲了行中国成立后在困难的环境中获得的辉煌成就。
由于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有所理解,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要容易掌握一些。
教学目的
1.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理解出色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开展的原因和意义。
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发奋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荣耀传统.
教学重点
1、“两弹一星” 的研制;
2、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3、“双百”方针。
教学难点
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教法
学法
老师讲授;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及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安康事业作出了宏大奉献。这一成就的获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开展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新课探究学习: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我国当年面临的困难和获得的成就:
苏联撤走专家,而此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也开场进入最后的组装。人们把在新中国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
“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第一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
幻灯片展示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实验获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强调原子弹到氢弹的时间时间。)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的话说明我们研制原子弹的目的: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毛泽东
目的: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
幻灯片出示人物图片,让学生理解为核技术作出奉献的代表人物,从而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见课件)
考虑: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开展程度和综合国力,,打破核垄断,.
《863方案纲要》选择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