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6
文档名称:

生活中的心理学——感知生活.ppt

格式:ppt   大小:3,958KB   页数:1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活中的心理学——感知生活.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7/22 文件大小:3.8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活中的心理学——感知生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活中的心理学——感知生活
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3)感觉的作用(意义)


如:感觉剥夺实验 。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
联系:
觉察(detection)
分辨(discrimination)
确认(identification)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vision)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为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紫 蓝 绿 黄橙 红
400
500
可见的光谱
波长(毫微米)
600
700
视觉适应:
①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②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①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②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感觉现象-感觉后象
唐代诗人李白酒后作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来成碧颜始红”,即把红色看成绿色了。
梁代王僧孺在一诗中也有两句“谁知心眼乱,看来忽成碧”,这也是将红色看成绿色了。
(3)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色调(hue)
色调是颜色的最重要的属性。不同的光波引起的不同感觉称为色调。它决定于光波的波长。
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选择性反射
明度(brightness)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主要取决于光的物理强度。
光的强度越大,颜色越亮,最后接近白色;光的强度越小,颜色越暗,最后接近于黑色。
例如 ,黑纸上反射出投射于它的全部光的一小部分,而打印纸却反射了投射光的80%。
饱和度(saturation)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洁度。它取决于光波成分的复杂程度。一般是看主波长占的比例。光波成分越单纯,颜色越鲜艳,即饱和度高。反之,则饱和度低。
(2)颜色视觉
②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色盲是指对红绿蓝三种颜色完全不产生色觉经验者。

色弱患者虽然能够区分光谱上的各种颜色,但对红色、绿色区的颜色感受性很低,在刺激光较弱时,这些人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色弱患者在男性中占6%
在整个人口中,色觉缺陷者在男女比例上差异悬殊,在男性中约占8%,而女性中仅占千分之四。这类现象按照生理学家的解释与人体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有关。
色盲与色弱
根据三原色学说,不能分辨红色者为红色盲,不能分辨绿色者为绿色盲,不能分辨蓝色者为蓝色盲,三种颜色都不能辨认者为全色盲。有人虽然能辨别所有的颜色,但辨认能力迟钝,或经过反复考虑才能辨认出来,这种人即为色弱,指辨别颜色的能力减弱。色盲和色弱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
色盲与色弱
我国男色盲率:+% 我国女色盲率:+-% 我国色盲基因携带者的频率 :%
(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适宜刺激的频率16~20000HZ的声波
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音调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成年男子说话声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