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新生儿黄疸 (2)
第1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概述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足月儿60%,早产儿80%。
病因复杂多样,轻重不一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胆红素脑病→死亡,存活者多有后遗症。
mg/dl
第12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胆红素排泄障碍
病理性黄疸病因分类
第13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免疫性溶血:ABO、Rh
红细胞增多症:Hb>220,Hct>65%
血管外溶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其他出血
感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重症感染可致溶血
胆红素生成过多
第14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生成过多
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等
红细胞膜异常:G-6-PD缺陷症,遗传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第15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UDPGT缺乏
Ⅰ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诱导剂治疗无效,很难存活;
Ⅱ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诱导剂治疗有效。
第16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增素高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
Lucey—Drisoll综合征:即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疽,由于孕妇血清中的孕激素,抑制UDPGT活性所致。
缺氧:如窒息和心力衰竭等,UDPGT活性受抑制。
第17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药物:磺胺、水杨酸盐、VitK3、K4、消炎痛、西地兰等,可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的结合位点
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和先天愚型等
第18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排泄障碍
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
新生儿肝炎:由病毒引起宫内感染所致
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及EB病毒等
第19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排泄障碍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IV型及尼曼匹克病、高雪病等可有肝细胞损害。
胆汁粘稠综合征:见于严重新生儿溶血病;肝、胆肿瘤压迫胆管造成阻塞
第20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脑病
未结合胆红素在脑细胞的沉积。
多见于生后4—10天,最早可于出生后1—2天
胆红素脑病的血清胆红素阀值:18-20mg/dl
但当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甚至低于4mg/dl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第21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脑病
早期(警告期)
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持续约12--24小时。
痉挛期
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仅有双眼凝视,重者出现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旋,甚至角弓反张。此期约持续12-48小时。
第22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脑病
恢复期
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此期约持续2周。
后遗症期
核黄疸四联症:①手足徐动②眼球运动障碍③听觉障碍④牙釉质发育不良。
此外,也可留有脑瘫、智能落后、抽搐、抬头无力和流涎等后遗症。
第23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胆红素脑病
急性胆红素脑病:
急性期、痉挛期、恢复期
核黄疸:
后遗症期
第24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诊断(1):
病史:
1.出现时间 < 24小时 新生儿溶血症
2-3天 生理性黄疸,ABO溶血
4-7天 败血症
>7天 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胆道闭锁
2.发展速度:快→溶血症;慢→肝炎,胆道闭锁
3.粪便及尿颜色
4.家族史: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
5.生产史: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
第25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诊断(2):
体征: 皮肤黄疸部位估计血清胆红素
黄 疸 部 位
血清胆红素 (mg/dl)
头颈部
6
脐
10
膝关节
12
足背
15
手心、足底
﹥20
第26页,讲稿共50张,创作于星期二
颜 面
新生儿黄疸
皮肤黄染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