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灾难恢复子系统
灾难恢复能力评估评估灾难恢复小组的能力的基本指标包括:知识,可以通过取得的专业证书或者参加的教育计划获得记录;经验,可以根据以前的工作职责或者参与实际的灾难来判断;积极性,可以根据参与专业机构、出席并且/或者在大型会议上演讲以及发表的文章来判断。每一项都可以被轻松地定义并制订成基准,而且可以作为评估和增加灾难恢复小组成员的技巧和技能的一个有效的出发点。
灾难恢复能力的发展 IT专家们看到对于灾难恢复(DR)的需求,并且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而使用OpenStack私有云。但是灾难恢复投资回报(ROI)的模糊不清使得把这个推售到企业的业务部门成为很艰难的任务。
上周在亚特兰大举行的OpenStack峰会上的一次会议中,小组专家成员讨论结果表明Swift存储应用程序接口或者API,对于为灾难恢复营造更好的环境尤为关键。
老化的基础架构和过期的灾难恢复计划,与此同时还要迁移到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模式,促使了,一家位于新泽西州Somerset的移动和存储公司搭建了一个基于Swift的对象存储环境。
灾难恢复系统
灾难恢复系统的层次
数据级容灾层:数据容灾指建立一个异地或本地的数据系统, 作为生产系统关键业务数据的一个备份。数据级容灾系统需要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 而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 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数据级容灾只是对业务数据备份, 不对系统数据与应用程序进行备份, 需要通过安装盘重新安装来进行系统的恢复。
系统级容灾层:不但进行业务数据的备份, 而且要对信息系统的系统数据、运行场景、用户设置、系统参数、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等信息进行备份, 以便迅速恢复整个系统。系统级容灾系统需要同时保证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中, 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起来并不是那
么简单:必须找出所有的安装盘和原来的安装记录进行安装, 然后重新设置各种参数、用户信息、权限等等, 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好几天。因此, 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备份。这样, 无论系统遇到多大的灾难, 都能够应付自如。系统级容灾同数据级容灾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整个系统都失效时, 用灾难恢复措施能够迅速恢复系统。而数据级容灾则不行, 如果系统发生了失效, 在开始数据恢复之前, 必须重新装入系统。数据级容灾只能处理狭义的数据失效, 而系统级容灾则可以处理广义的数据失效。
应用级容灾层:应用级容灾系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在灾难发生时, 让用户的服务请求能够透明(用户对灾难的发生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 保证信息系统所提供服务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级容灾要同时进行业务数据和业务应用的异地备份。当某地方的一个应用节点突然停掉的话, 容灾系统能够在另外一个地方启动相同的应用。这就需
要建立一个同生产系统功能完全一致(包括数据与应用的一致)的备份系统。在未发生灾难的情况下, 生产系统提供信息服务, 备份系统则实时跟踪生产系统的处理, 备份生产系统的相关信息, 保证在灾难发生时, 能将信息服务功能切换到备份系统, 承担生产系统的职责, 抵御灾难, 而且服务对于用户完全透明, 没有任何损失和影响。应用级容灾是在数据级容灾和系统级容灾的基础上, 增加对整个应用的实时备份, 使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