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属元素
之
铜族与锌族元素
铜族元素
铜族元素通性
铜族金属单质
铜族元素化合物
铜族元素的配合物
Cu(I)与Cu(II)的相互转化
ⅠB族元素性质与Ⅰ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
锌族元素
锌族元素通性
锌族元素化合物
锌族元素化合物
锌族元素的配合物
Hg(I)与Hg(II)相互转化
ⅡB族元素与ⅡA族元素性质对比
铜族元素的基本性质
性质
铜
银
金
元素符号
Cu
Ag
Au
原子序
29
47
79
原子量
价电子构型
3d104s1
4d105s1
5d106s1
常见氧化态
+1,+2
+1
+1,+3
原子半径/pm(金属半径)
M+离子半径/pm
96
129
137
铜族元素的基本性质
性质
铜
银
金
M2+离子半径/pm
72
97
_
第一电离能/(KJ/mol)
750
735
895
第二电离能/(KJ/mol)
1970
2083
1987
常见氧化态
+1,+2
+1
+1,+3
M+(g)水合热/(KJ/mol)
-582
-485
-644
M2+(g)水合热/(KJ/mol)
-2121
_
_
升华热/(KJ/mol)
340
285
约385
电负性
铜银金的物理性质
性质
铜
银
金
颜色
紫红
白
黄
密度/(g/cm3)
导电性(Hg=1)
59
硬度(金刚石=10)
~3
~4
~3
熔点/K
沸点/K
2840
2485
3353
金属单质
1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铜银金都是晶体,纯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银为银白色。它们的硬度小,熔沸点高,这可能与d电子也参与形成金属键有关;有良好的延展性和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强。
铜族元素的化学活泼性远较碱金属低,并按Cu,Ag,Au的顺序递减。这与它们的原子半径,外电子结构和有效核电荷有关。
铜族元素
铜族元素通性
性质
元素符号
价电子构型
常见氧化态
第一电离势/(kJ · mol–1)
第二电离势/(kJ · mol–1)
铜
Cu
3d104s1
+1,+2
750
1970
银
Ag
4d105s1
+1
735
2083
金
Au
5d106s1
+1,+3
895
1987
2Cu+4HCl+O2 ==
2Cu+O2+CO2+H2O ==
Cu(OH)2 · CuCO3
4Ag+2H2S+O2 ==
2Ag2S+2H2O
2CuCl2+2H2O
Au+4HCl+HNO3 ==
HAuCl4+NO+2H2O
2Cu+8HCl(浓) ==
2H2[CuCl 4] +H2↑
△
铜族金属单质
铜族元素化合物
1. 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2Cu2++5OH–+C6H12O6 ==
Cu2O↓+C6H11O7–+3H2O
CuO和Cu2O都不溶于水
Cu(OH)2
→
CuO + H2O
Cu2O
↘
2. 卤化铜和卤化亚铜
CuCl2
不但溶于水,而且溶于乙醇和丙酮。
在很浓的溶液中呈黄绿色
较浓溶液中呈绿色
在稀溶液中显蓝色。
CuCl2 · 2H2O
△
Cu(OH)2 · CuCl2+2HCl+2H2O
所以制备无水CuCl2时,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脱水,无水CuCl2进一步受热分解为CuCl和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