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戊戌变法[9].docx

格式:docx   大小:4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戊戌变法[9].docx

上传人:nracyx 2022/7/22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戊戌变法[9].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戊戌变法
安徽省太湖县实验中学 周盛犬
一、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对于中学历史老师来说,它又是一堂内容多、杂、难,比较棘手的课。在本课中我力图突现“活"的历史,旨在诱导学生理解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精品文档请下载)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百日维新
生:(阅读教材,理解开场的时间、标志)
师:为能顺利地推行新法,光绪帝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组成了以维新派为主的推行新政的核心。
(老师出示新政内容相关材料。)
师:由此可见新政的诏书名义上是光绪帝发出的,实际上是维新派所为。
(师生共同逐项分析主要内容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得出对百日维新评价的结论,理解康梁维新派力量弱小,只能采取渐进改革的策略;光绪帝不是维新派的皇帝)(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出示材料)戊戌变法施行仅几月间,就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效果,激荡神州、振奋人心,出现了“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的场面。
(精品文档请下载)
该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报道:“激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国人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和列强友善和结盟的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那个愚蠢傲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复以中国文明和制度为自满,(精品文档请下载)
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连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堂乎其后。”西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多位评论家都对康先生倡导的改革给予极高的评价,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其主编的《Cambridge: China History of The late Ching 1800-1911》(《剑桥晚清史(1800~1911)》)中说:(精品文档请下载)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的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假设付诸施行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1。是否知道此段材料所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
2。对于“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你如何理解?
生:(考虑、讨论答复)
师:①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根底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表达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②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化到广阔民众中,因此没有形成变革的宏大力量;③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④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⑤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⑥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开展和先进科学文化传播。⑦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但仍打击了封建权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权利的利益,遭到他们剧烈的反对和破坏。(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阅读教材正文和小字部分,理解封建权利反对破坏变法的详细史实)
师: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
(强调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的重大影响。)
师:戊戌变法高潮时,双方斗争非常剧烈,各种传闻也很多,其中京津一带盛传慈禧太后将在10月份赴天津阅兵时,以武力强迫光绪帝退位。光绪传密诏给康有为等人商量对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维新派只好求助于掌有军权的袁世凯。殊不知擅长看风使舵的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阅读教材,理解戊戌政变的详细内容。)
师: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师:(讲清戊戌变法的大概念和小概念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路,并加以归纳失败原因、历史意义、教训)
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2)客观上:①封建顽固权利过于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资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不利;(3)主观上:①维新派缺乏坚强指导核心;②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③缺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