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综合征2例
丁有荣 [摘要] 目的 对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医及西医发病机制、诊断进行简要探析。方法 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西医对症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白塞氏综合征2例。结果 因临床症状复杂、易误诊、极罕见,虽然2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综合征2例
丁有荣 [摘要] 目的 对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医及西医发病机制、诊断进行简要探析。方法 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西医对症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白塞氏综合征2例。结果 因临床症状复杂、易误诊、极罕见,虽然2例但治疗有效率高,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现代医学结合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治疗该病方面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白塞氏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101-02
白塞氏综合征(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并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病因尚不清楚。本症在古典医籍中,名称不一,如 “阴蚀”等。《金匮要略》中的“狐惑”病,以口及外阴生疮为主症,故亦属本症的讨论范围[1]。
1 病案资料
病案1:患者,女,21岁,当时发热、乏力,随之外阴、口腔出现溃疡呈周期性复发,眼部尚正常,后确诊白塞氏综合征,经用抗生素、激素、抗病毒及中药治疗后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病案2:患者,女,16岁,口腔及颜面、外阴部出现大小不等结节状红斑,数日后呈脓疱疹,经村医以皮肤病治疗后反复发作,又就诊于定西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白塞病”。随后来我院门诊治疗。来诊时患者颜面、口腔及外阴部呈大小不等结节性红斑并大部分呈脓疱疮,皮肤损害最大者约铜钱样大小,表面呈红褐色浸润性皮下结节,压痛明显; T 37℃,心肺(-),呼吸平稳,咽部充血,舌苔黄腻,脉弦数,口渴喜冷饮,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实验室检查ESR 40mm/h;血常规(-);尿常规(-)。
2 治疗方法
给予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味。方用龙胆草9g,泻肝经实火,下清湿热,为君药;黄芩9g、栀子6g,具泻火之功,助胆草清泻肝经,为臣药;泽泻9g,车前子9g,木通6g,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9g,当归9g,滋阴养血,既能补充因邪热耗伤的阴血,又能防苦寒渗利药再耗其阴;柴胡6g,舒畅肝经之气,并引诸药入肝经;甘草6g,调和诸药之效;加黄连、石膏清胃热,麦冬、知母清热养阴;本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使实火清泻,湿热排除,诸症相应而愈[2]。本方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兑匀,约300mL,分3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同时口服应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30mg/d;抗病毒:,Tid。控制感染: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250mg/6h。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3 讨论
BD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明确,在临床上是一种极为罕见、反复发作、病情顽固的疾病,在治疗中颇为棘手。急性外阴溃疡常见于白塞氏综合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该病原因尚不清楚。其组织学改变主要为皮肤和黏膜下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血管炎。血管壁及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