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发展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发展分析.doc

上传人:抱琴 2022/7/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发展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发展分析
刘 娟 【摘要】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的水平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本文在分析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特点的基础上,从中部地区的现实处境中寻找其发展优势,继而提出其未来城定的落后性。如法治观念缺少,保守僵化,创新意识差;安于现状,缺少积极进取的挑战观念;人际范围狭小,社会互动频率较低;个人需求层次低,自我发展意识薄弱;社会眼光短浅,缺少长远发展意识;缺少经济理性,引发社会环境污染、违法犯法等不良行为;普遍缺少应对全球发展的知识、能力与意识等。从影响居民的心理、态度,提高其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能力的社区发展的过程目标来讲,社区建设在这一方面的任务是较为艰巨的。

三、中部地区具有的相对发展优势

1、后起发展可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
中部地区处于全国整体发展序列的中层地位,虽然面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但也有相对较大的发展优势。作为后起地区,可以分析先行地区在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其对策经验,转而结合本地区的发展,寻求自身的良性发展,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弯路,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跨跃式发展。
2、社区建设可与城市整体发展同步而行
在中部地区城市的整体结构处于剧烈变动时开展社区建设,既有挑战性,也相对存在发展契机。一方面可以使城市行政管理与城市社会管理改革齐步走;另一方面可以使城市发展规划与社区发展规划实现结合。城市社区结构正从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转变,因此社区规划适时地与城市改建、新建规划结合,可以在整合社区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区域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
3、传统社区特质保留相对较多,有利于社区认同感的培养,以及自治型“社区发展”的酝酿、萌芽
由于地理位置因素,中部省份在对外开放的时间和程度上都较沿海城市落后,城市内异质性与发达城市相比较低。人际间缘于血缘、业缘和地缘而建立的关系相对牢固,居民传统观念受到个性、自由的现代观念的冲击相对较小,对政府部门的依赖相对较大;在社会冲突矛盾较突出时,居民易于被组织起来,一起解决社区问题。因而,在政府的引导下,容易培养居民的社区互助、社区共建等参与意识,逐渐实现其自我管理。

四、理论与实践中需要重点处理好的问题

基于我国社区建设整体情况,以及中部地区的现实处境与自身条件,笔者认为中部省份在未来的社区发展研究与实践中应当尤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党的建设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是我国社区建设整体目标中提出的三大组织任务之一,是新时期政权领导与民主政治实现协调共进的重要环节。如何既实现国家政权的合理布局,实现政权组织对社会资源的宏观控制管理,又为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提供发展的自由空间,保证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既能实施国家对社会的宏观领导,又能密切党群关系,服务大众,代表大众,这是社区建设这一新的社会管理平台为基层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2、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对社区建设的要求
在城市化加剧、城乡一体化、社会整体结构剧烈变革的转型期,社会流动加剧,城市异质性增加,人际间联系纽带相对缺失;城市结构发生变动,城市社会管理内容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环保意识与实践缺乏;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变革,基层权力结构变动;新的社会观念与价值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