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也就“硬伤”说是非.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也就“硬伤”说是非.doc

上传人:妙玉 2022/7/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也就“硬伤”说是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也就“硬伤”说是非
方永先 《东坡赤壁诗词》2008年第四期刊登的凌华光先生《从好的唐诗也有硬伤说起》一文,涉及到了对古代名诗的评价,触及到了格律诗规范的敏感神经,因而引起了诗友们的广泛关注。第五期上有杨纳川先生所撰《对凌华光先生先生对此一定深有感触吧。其实“硬伤”这个字眼是可以借用的,但都要打上引号,或在前面加上“所谓”二字,这样才不至于被人误解。
另外,古人之所以写出不合格律规范的句子,我认为不是因为疏忽大意,也不是因为当时“允许”这样的一种写法,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一定要改成合格合律的规范句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合了格却损了意,难以表达诗人的意愿和感情。比如崔颢的《黄鹤楼》前四句,无论怎么改都不如原句好。这就好比外国人创作的“断臂维纳斯”,虽是艺术珍品,却有“断臂”的美中不足;而把断臂续上,反而不如断臂的好。我认为《黄鹤楼》就是格律诗中的“断臂维纳斯”。这样评价不是很客观公正吗?何必一定要说古人“百事正确”呢。
再对程先生的《管见》谈点看法。一、程文说“这个标题就大不妥当”,我的意见如前,不再赘述。二、程文五次使用“指责”或“妄加指责”,说凌文“指责”古人,我觉得程先生没读懂凌文的主旨。三、程文对凌文所举的十一个“硬伤”例句只否定七个,那也就是说,程文也认为还有四个例句是“有硬伤”的,那么只需对七个“没有硬伤”的例句加以纠正就够了,余下的话何必多说呢。四、程文“特摘苏仲翔教授在《李杜诗选》的导言”中的几段话,目的是“为了使凌先生信服”。我认为苏教授的“更高的评价”恰恰证明凌先生说的不错。五、对程文所否定的七个例句,我也提点商榷意见:
程文说“思华年,思悠悠,思无穷”不是三平调,因为“思”在上平四支韵部,“思”字上还加了一个“”符号,“表示它是平仄两用字”。程先生指教的对。不过,今天的诗词爱好者又有几个知道“思华年”要读成“四华年”或“死华年”呢?在现代汉语中,“思”与“意”组成“意思”时读轻声,近似同“四”和“死”;其他组词则读平声,单独作动词也读平声,不读仄声。古人按他们那个年代的声韵写诗,是理所当然的;今人用现代读音读古诗,这也很正常。作为诗词爱好者,有必要了解一点古声韵学,用来鉴赏和研究古诗,但写作时,已经不再使用的古音不能入诗,因为今人写的诗不是给古人读的。
程文说“潭影空人心”也不是三平调,因为“空”也是平仄两用字。但程先生没有说“空”字上是否也加了“”符号。按现代汉语的解释,“空”字与“天、气、时、旷”等组词则读平声,与“白、缺、暇、闲”等组词则读仄声,这是因组词不同而平仄不同;还有“空心”一词,表示“东西内部是空的”则读平声,而作为中医术语表示“没吃东西,空着肚子”则读仄声,这是因意思不同而平仄不同。这与“思”的“平仄两用”大概不一样吧。“空人心”的意思是“使人心胸空旷开阔”,“空”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读音仍按形容词来读,为平声。所以“空人心”应该是属于三平调。
程文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中的“俱”在古汉语里属平声,收在七虞韵部。那么请问:“俱”是不是也和“思”一样,也加了一个“”符号?如果没有,那就是在不同的用法里才有不同的声调。查现代汉语工具书可知,“俱”作姓才读平声。今人读“尔曹身与名俱灭”这句读,恐怕只有少数几个老先生把“俱”读成平声,而绝大多数懂诗或不懂诗的人都是按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