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实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永庆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研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关于实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永庆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研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有人认为实验仅是自然科学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因为,从广义上说,数学教育也是一种科技活动,是科技工作的一部分。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虽然数学实验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CAI软件的普及,数学实验必将遍地开花。下面我就“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的数学基本是“数学成品”,学生很少有机会尝试、实验或探究,寻找各种不同的问题答案。安德尔芬格描述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不太兼容,通过教师传授知识产生的是岛屿式的、实在性的知识而不是知识的结合,它产生的是不完整的知识碎片,而不是一系列观点与观点的连接,它产生的是形成操作的毫无意义的、无法控制的技巧,而不是各种可以表述的体验,它使人获得标准化感觉,而探索与领会知识,体验问题解决途径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自由空间”的各种手段,让学生自我发掘并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主动探究学习,形成知识。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发展数感,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例如,三角形全等的识别,可以用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取出三张三角形纸片,两张形状大小一样,另一张不一样的纸片演示三角形重合的实验,让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条件。思考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呢?移动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使它们恰好重合。
实验:取三根与三角纸板的三边对应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能与三角形纸板重合吗?
实验条件?摇?摇?摇?摇实验结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这样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数学实验教学更能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教师应该通过实验,将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与其他问题的联系。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证明,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教师就可通过实验――抓纸活动,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