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22 年春联征集有]2022 春联有哪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
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
“郁垒”的名字。
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初的桃符用桃木雕制而成,在民俗中意指“门神”。相传东海的度朔山
是群魔聚居的地方,山上长着一棵根须伸向四周足有 3000 里的大桃树,树的东
北面是“鬼门”,是众魔出入的必经之处。天帝为防止魔鬼外出伤人,就派神
荼、郁垒两兄弟把守“鬼门”。神荼、郁垒的神勇使群魔十分恐惧,魔鬼们甚
至非常害怕那棵桃树。这事传到百姓中,大家就纷纷在桃木上雕出神荼、郁垒
的模样,挂在自家门口镇妖祛魔。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形象或名
字。据《宋史 西蜀孟氏世家》所载,后蜀之主孟昶每年除夕,均命学士撰
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公元 964 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
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股郡认为这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然
而,这一“定论”未必站得住脚,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里,载有唐
人刘丘子所撰的一副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此联作于开元十一年(公
元 723 年);应为最早。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此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
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对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正式把桃符改称“春联”的是明代。明人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
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宫赏联,还亲自题联。传说
有一次,朱元璋见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
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清朝的几代皇帝大都向慕华夏文化,栖情翰墨,雅好对联,并身体力行倡
导推广。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梁章矩编写
的《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一一作了论述。
由于春联的格式起源于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像律诗一样讲究严
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
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创作。一
副构思精巧、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春联,总以独具风采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
魅力,使观赏者留连思索、品味再三,从中获得美感的享受和灵魂的陶冶。人
们从春联中亦可管窥世事变易、人间沧桑,可寄予忧喜烦乐、期盼梦想。在过
去,即使普通人家的春联,多少也可以窥见主人的身份和职业特点。
在十几年前,张贴现成春联的人家还不多,记得有一年春节,我作的几副
春联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