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清热凉血药.ppt

格式:ppt   大小:1,453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清热凉血药.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23 文件大小:1.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热凉血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清热凉血药
第1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含义:
凡能清热凉血,以治疗营血分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本节药物: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第2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滋阴凉血,故凡热入血分热毒内盛,痰火郁结之证及阴虚痨嗽、津伤便秘皆可应用。
第23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玄参《本经》
滋阴降火用玄参,
解毒散结功效真,
喉痹痈肿发斑疹,
瘰疬烦渴火灼津。
歌曰:
第24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玄参《本经》
生地
玄参
甘重于苦,养阴柔和,寒凉性弱。
偏于凉血而止血,主血热出血证。
生津止渴,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苦重于甘,寒凉性强,清热突出。
凉血偏解毒,主斑毒,疮毒,喉痹
兼有软坚散结,主瘰疬痰核。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神昏吐衄口渴便秘
鉴别用药:
第25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来 源: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入药。生用或酒炙用。
处方用名:
牡丹皮、丹皮、粉丹皮、酒炒丹皮、丹皮炭。
第26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第27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味苦气寒入心肝走血分清热凉血;
辛香行散入心肝走血分活血祛瘀。
第28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2、温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低热不退,无汗骨蒸。配生地、知母。
临床应用:
清热凉血,止血
丹皮入阴分善清透阴分伏热
1、温热病发斑吐衄—— 配生地黄。
第29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4、痈肿疮毒——清热凉血,散瘀消痈。
3、 血滞经闭,痛经
跌打损伤肿痛
活 血祛 瘀
配桃仁、川芎、桂枝
配红花、乳香、没药
外痈配大黄、白芷
肠痈配大黄、桃仁
第30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此外,肝郁化火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月经提前,经前期发热等病症亦可选用牡丹皮。
药理研究:牡丹酚有解热作用。
第31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第32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总之,本品具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的特点,且善除阴分伏热而退虚热,故凡血热血瘀之证热病后期者常用之。
第33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牡丹皮《本经》
凉血散瘀牡丹皮,
发斑吐衄皆可医,
肠痈跌打与经闭,
热伏阴分效更奇。
歌曰:
第34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
赤芍或川赤芍
的干燥根入药。
生用,或炒用。
处方用名:赤芍、京赤芍、多伦赤芍、酒赤芍。
赤芍《本经》
第35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赤芍《本经》
第36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赤芍《本经》
第37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赤芍《本经》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经。
功 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本品苦寒,入肝经走血分,能清泻血分实热,芳香之气以散血分瘀滞,故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第38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赤芍《本经》
2、目赤肿痛——配荆芥、薄荷、黄芩等。
临床应用:
1、 温毒发斑
血热吐衄
清热凉血止血
水牛角、生地黄
大黄、黄芩
清泻肝火
3、痈肿疮毒——配金银花、天花粉、乳香
清热凉血散瘀
第39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活血散瘀止痛
赤芍《本经》
此外,本品还可应用于热淋、血淋及血痢腹痛。
4、
肝郁血滞胁痛
柴胡、牡丹皮、郁金
经闭痛经徵瘕
当归、川芎、延胡索
跌打损伤肿痛
桃仁、红花、当归
第40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赤芍《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
第41页,讲稿共45张,创作于星期二
赤芍《本经》
总之,本品苦寒降泻,既能清热凉血而清血分实热,又能散血中之郁结而止痛。善入肝经,清泻肝火为其所长。故凡一切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