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常德市十一五工业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德市十一五工业规划.doc

上传人:endfrs 2017/6/30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德市十一五工业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常德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  2007-08-23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部署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常德”的宏伟目标,即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要突破千亿大关,其重要支撑在于工业。%%。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工业发展概况
㈠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2005年,,比“九五”%,%;完成增加值 (居全省第三位),比“九五”%,%。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实现了翻番。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比“九五”,增长161%,%;,比“九五”,%,%,%,比“九五”%,%。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三是规模企业户数实现了翻番。全市规模企业目前已经达到462户,比“九五”末增加243户。四是亿元板块企业实现了翻番。到去年止,全市“亿元板块”企业达到了37户,比“九五”末净增27户。五是名牌产品个数实现了翻番。到去年止,全市共有55个产品品牌获得了湖南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其中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3个。而“九五”期间累计仅28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仅“芙蓉王”1个。
㈡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两个置换”改革基本完成。“十五”初期,以“置换国有企业产权、置换国企职工身份”为突破口的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全市列入改革范围的359户国有企业有357户进入了改革程序,346户企业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市直63户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共支付各种改革费用18万元,其中财政现金兜底5亿元,资产处置收入8亿元,政府承诺延期支付5亿元。改革使制造业焕发了勃勃生机,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
㈢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重型化程度提高,2005年底,全市轻重工业比为65:35,重工业的比重比“九五”末期提高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来势较好,纺织、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并努力探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增大,一批优势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布局调整有序进行。全市建成了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6个,关联度较大的产业集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正在形成。市城区污染扰民企业已全部搬迁或关停,工业治污力度进一步加大。
㈣技术进步明显加快。通过实施“科技兴企、技术创新工程”和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地推动了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产学研工程由单纯的技术合作发展到以项目为基础的全面合作;技术中心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05年底,已认定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逐步加大,五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8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50亿元。常德烟厂联合工房建设、常德烟机异地搬迁、恒安纸业新建扩建等重点技改项目起点高、投资大、见效快,已成为我市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常德工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的层次偏低,产业集聚度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梯度发展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机制尚不完善,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强;金融、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工业外向度较低。这些问题需要在“
十一五”期间加以解决。

二、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一)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发展机遇
国际权威机构预测,随着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回暖,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较快发展的通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凭籍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作为将更加突出。
(二)区域经济合作拓展了发展空间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建立与完善,内地欠发达地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了更多的机遇。
(三)工业强市战略指明了发展方向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常德经济必须走工业强市的路子,建设工业常德。全市上下兴工、重工的氛围日趋浓厚,发展工业的政策与环境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