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书.doc

格式:doc   大小:1,152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书.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7/1 文件大小:1.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技术方案书
江苏三恒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目录
一、总体描述 2
二、设计依据、目标和原则 2
设计依据 2
设计目标 3
设计原则 3
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4
概述 4
系统特点 5
系统组成 6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1
系统功能 13
覆盖区域 23
无线数据收发机的配置原则 24
系统布置说明 24
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25
四、项目设备清单 26
五、场地及环境准备 27
一、总体描述
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煤矿安全生产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由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车辆等动目标流动性大,一旦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在的位置,当矿井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同时矿山机车的实时定位难以确认,不利于矿山机车运作的安全,将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4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要求,为了克服现有安全监控系统功能单一、品牌繁杂、互不兼容、使用、维修不便等弊端,使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备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进一步规范、提升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突发事故损失,夯实整个矿务局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我们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矿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的实施要求,规划设计新一代的定位跟踪系统,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监测与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要求,同时系统可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设计依据、目标和原则
设计依据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 -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2000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通用技术要求》 AQ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AQ1048-2007
《矿用分站》 MT/T1005-2006
《矿用信号转换器》 MT/T1006-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T1007-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MT/T1008-2006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GB12173-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210-1990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MT/T899-200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70-94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T 9813-2000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 4943-90
《电气产品现场工作可靠性、有效性和维修性数据收集指南》 GB 5081-85
《低压电气外壳防护等级》 GB/T 4208-93
《关于促进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智能调度室装备规范》
系统井下设备除满足上述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规定要求外,在结构、隔爆接合面、外壳机械强度、坚固件、引入装置及电气安全等均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所有井下设备、材料必须具有MA标志。
设计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煤矿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害预防、日常安全管理于一体的全数字化应用系统。且系统可采用基于工业以太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可覆盖井下各巷道和工作面,并将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与矿井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有机的联网,做到人员定位信息可随时发布、浏览、查阅、打印等工作,并与集团公司联网、数据上传。为进一步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信息集成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奠定基础。
设计原则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
系统必须能保证持续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为此系统将采用先进的层次化设计保证系统能连续稳定的运行。
先进性原则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迅速,各种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也不断提高,为保证建设后系统的技术在目前阶段处于先进地位且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在系统设计时均使用了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设备。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方案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材料等,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