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求,进一步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凸显我校教育理念和 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为了全 面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中学课程体
3
八年级
九年级
4
4
4
4
4
4
2
2
3
2
2
2
2
2
3
1
1
1
1
3
1
信息技术
1
1
1
劳动与技术
1
1
1
研究性学习
1
1
1
心理健康
1
1
1
写字
1
1
1
手工
1
1
1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
(一)课程实施策略
1、选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特 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 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 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 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小组,组织教研力量 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确立与各学科相应 的拓展课程目标、内容,研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我校特色 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完善教研制度,加快教师自我发展建设,实施教师专业 化发展工程,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 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名师,让学校可持续发展。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研发,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 造性,使每一个学科教师都有符合课程需要的研究课题。
5、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学校网络资源 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等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 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 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 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我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 善;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 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评价过程和 结果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
1、考核方式
基础性课程的考试,文科要增加开放性命题、开卷答题、撰 写小论文等能力考核的比重,理科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 验,增加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能力评定 的比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的论 文、作品的综合评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2、评价体系
改变只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单一评价方法。尝试用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在个体学、作业、讨论学习计划的执行和调控等内容。
终结性评价: 这是对学生三类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重点在课程的实践环 节和终结性考核上。
在综合评价中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以强化过程管 理。
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 体系。
3、激励机制
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上,应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全面发 展向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转变。在既有的“学业成绩 优秀奖”、“三好学生奖”、“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 “演讲 辩论奖”、“发明制作奖”、“才艺之星奖”、“活动能手奖” “讲故事能手奖”等奖项,真正做到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潜 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五、课程管理
观念的转变是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 习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教师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理解 新课程理念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和育人方式观,为课程改 革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 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 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学校成立由校长、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家长代表、 学生代表组成的课程委员会,及时收集、反馈教师、学生等各方 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学 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 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改进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形成教材不断革新 的机制,使课程成为一个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二)制定完善并落实《中学教师岗位职责》、《中学教研 制度》等教育教学相关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三)完善教学辅助部门管理制度,使实验室、语音室、计 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