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从学生“熬磨生活”中得到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学生“熬磨生活”中得到启示.doc

上传人:湘云 2022/7/2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学生“熬磨生活”中得到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学生“熬磨生活”中得到启示
袁树英 当好一个班主任比当好一个校长还难,那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体现在基础性、人文性、法制性、烦锁性、服务性、科学性等,新世纪时代的要求,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科教兴国与教育大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从学生“熬磨生活”中得到启示
袁树英 当好一个班主任比当好一个校长还难,那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体现在基础性、人文性、法制性、烦锁性、服务性、科学性等,新世纪时代的要求,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科教兴国与教育大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的人文要求。班主任是当今新时代教育发展不可低估的一支强大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更需要创新型的爱岗敬业的班主任。班主任常常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成功经验,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反反复复,不断充实和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
一、“熬磨生活”是对人的一种性格培养
教师在教育这块迷人的艺苑里,一般情况下,教师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可也不排除学生偶尔的一次固执,他的某种观点也能改变着教师。我就遇着这样的学生,先说无意间发现一位学生的一则日记,主要内容是写初中学生生活苦,这日子难熬。这个“熬”字,让我反复琢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心理是怎样想的。其实,学生想得非常简单,就是认为老师管严了,也不自由,心理有意见又说不出口。于是我就联系一个成人的生活实际来思考这个问题,任何人都有熬磨生活的心理,把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就是对一个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性格的塑造。这种心理引导,可以说,对教师是教育方法的提炼,人生修养的充实,对学生是性格的磨炼,生活的享受。
二、学生也可以改变老师
有这样一例,是学生中使用手机这种情况。最初,我看得很是严重,手机不良信息、手机黄毒、学生用手机上网、考试中手机作弊,学生用手机发信息、谈恋爱,学生着迷的使用手机却无心学习,这一现象作为班主任来讲,压力很大。学校只能口号式地禁止使用手机,科任老师反感学生使用手机,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是迁就,是默认,是无可奈何。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使用手机不闻不问,制止不力,那学校内手机定是猖獗之致,后果不堪设想。我开初并没有想到禁止使用手机工作有很大难度,说说而已,不行,越来越多。干脆收手机,为了不侵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写认识、写申请,老师暂时保管规定时间,由学生监护人取走。这方法不行,学生继续用,家长不配合,而且学生是多个手机,收一个还有一个,收了我的,他人还有,你一个班禁用,另外的班级不管……加之一则校内老师因管理学生使用手机方法不当,导致学生跳河自杀事件,让我感到头痛,真的到了黔驴技穷之地。这时,一个学生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息,意思大概是禁用手机没有必要,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这句话使我茅塞顿开,是啊,上网有利有弊,不可能不让学生上网;手机是现代信息社会中高科技产物,使用手机仍有利弊,同样堵杀使用手机,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按照哲学观点,易经阴阳理论来看待和解决这一种现象,就不难了,看来学生的观点并非无道理。
后来,我公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班上允许使用手机。不过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校内上课期间学生不许开机,睡觉期间不使用手机;其次要求学生防止不良信息的侵扰。当然,这些规定也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妥协罢了。其实这一现象已经是一种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当然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三、班主任是心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