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砌体工程砌筑要点的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建成了一大批具有不同风格和不同墙体构造类型的建筑物。墙体改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砌块建筑是采用由粉煤灰(或其他工业废渣)、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中小型块用不合格的次砖砌墙。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砌体产生裂缝,严重的还会产生倒塌事故;用于砖砌墙,砂浆很难铺摊,砖缝不易饱满,干砖与砂浆的粘结性差,使得墙体很容易渗水,砌体质量低劣,强度不满足要求。
原因分析
砖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砌体受力性能的基础,如果采用强度低的砖,尤其是烧制过程中欠火的砖砌墙,必定使砖体的承载能力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砖砌筑前浇水中砖砌体施工工艺的一部分,砖的湿润程度对砌体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对比试验证明,适宜的含水率不仅可以提高砖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力,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也可以使砂浆的强度保持正常增长,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有测试结果标明,%。
预防措施
砌体用砖必须先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砌墙,凡不合格砖块严禁入场和使用;对已进场的砖需检查,必须剔除不合格的砖块;如有欠1/2的次砖已经夹砌在墙体中,必须拆除;砌砖前和砌砖中要加强砖浇水的工序管理,设专人浇水,并提高浇砖方法和要求。
3 砌筑过程中常见问题
砌筑方案错误
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砖块之间没有错缝搭接,垂直缝从下至上为通缝,而通缝不能传递剪力,使砖柱不能成为整体。当砖柱承受大偏心荷载时,产生部分压缩和拉伸,使包心柱在外力作用下失稳破坏;砌筑砌体时采用错误的组砌方式,如实心墙采用五顺一丁甚至二十多顺一丁的组砌方式,砖互不衔接,不能相互传递剪力而过早破坏。
原因分析
管理人员对砌体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瓦工不经培训即上岗,对操作规程不熟悉,砌砖的基本功不够
预防措施
为了保证砖砌体的整体性,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规范要求在砌筑砖砌体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实心砖砌体可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组砌形式,并特别提出“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工长应加强管理,认真协调好交接面处的施工,明确责任。
纵横墙接槎不牢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普遍采用留直槎,但不按规定放置拉结钢筋;有的工程留斜槎不符合要求,如只在墙身下面1cm范围留斜槎,上部还是留直槎;还有的工程几乎都是先将一层的外墙砌至平口,在所有的内外墙交接处均留直槎,然后转入砌内墙;接槎马虎,有的接槎处灰缝中几乎没有砂浆。这些都严重影响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原因分析
现场管理混乱,对砌砖的瓦工安排不当,交接面处协调不到位;瓦工的基本素质低,对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违章作业。
预防措施
砖混建筑施工中,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的牢固性是保证房屋整体性的关键。规范要求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如果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是凸槎,并沿墙高每间隔不大于500mm的距离加设拉接筋,其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