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摘 要:美是什么?是美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是一个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四种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的看法加以论述。
关键词:美学;美的本质;主观与客观;社会性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摘 要:美是什么?是美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是一个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四种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的看法加以论述。
关键词:美学;美的本质;主观与客观;社会性
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内的学术界发生了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换言之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问题是从哲学领域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引到美学领域里的。即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質?在美学领域成了美是主观的还是美是客观的,是美决定美感,还是美感决定美。在当时参与讨论的学者心目中这个问题牵扯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李泽厚有个很好的概括:“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这句话很重要,他把美学问题归结为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美在心还是在物?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美感决定美还是美决定美感?”李泽厚为什么把朱光潜提出来?是因为那一场的讨论是从批判朱光潜先生过去美学观点开始的,在当时国内有一个批判唯心论的运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批判唯心论。在美学领域就是批判朱光潜先生的美学,当时认为朱先生的美学是主观唯心论的。当时很多人都在批判朱先生,朱先生自己也写文章来自我批判,虽然都是批判朱光潜但是大家的观点不一样,在讨论中学者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个就是蔡仪先生的观点,他认为美是客观的,自然物本身就有美。例如一株梅花的美,美就在梅花本身,和人没有关系,梅花是客观的,梅花的美也是客观的。蔡仪说:“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美的根源。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蔡仪明确肯定美是在物,美是客观的,那么物的什么特性使它成为美呢?蔡仪认为是物的典型性:“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第二派主张美是主观的。认为美在心不在物。从美和美感的关系来讲是美感决定美。梅花的美在于观赏者,而不在梅花。吕荧认为:“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高尔泰认为:“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有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高尔泰承认美感的产生要有一定的对象,但是这个对象之所以成为美感的条件是因为他被人化了。高尔泰在论述他的观点的时候强调美和美感的统一性:“美和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美产生于美感,产生以后,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扩大和丰富了美感。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但是绝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讨论中由于把高尔泰的观点简单归结为美是主观的,也由于当时大家的理论眼光的局限,高尔泰的论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三是李泽厚一派的观点: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为:“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朱先生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视了美的客观性。所以二者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