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综合类高校雕塑基础教学.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综合类高校雕塑基础教学.doc

上传人:赖大文档 2022/7/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综合类高校雕塑基础教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综合类高校雕塑基础教学
摘 要:雕塑基础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形体造型的空间表现能力,强调塑造形体基本关系,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专业院校雕塑专业设置大量课时和相应课程来增强学生形体表现的造型基础和创作能力,通常为5年制培养的表达。我们每一个个体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和理解都存在细微差异和不同反应,如色彩的冷暖、形体空间体量、结构对称性等,都有不同的体会。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性表现在雕塑创作实践中就有了“千人千面”的可能。面对同一个模特,我们画出的人物形象都是在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影子。对于雕塑作品中形体结构的空间朝向、形体所产生的张力、黑白灰节奏和塑痕肌理表现等方面的理解不同,因为呈现出带有个人语言符号的雕塑风貌。
国内雕塑基础教学体系基本沿袭苏派和法派,注重科学的***原理和艺用解剖关系,再现真实的客观世界。课程内容为头像、半身像、人体泥塑写生和传统雕塑临摹等基础课程。在雕塑基础课教学中都将所表现对象的基本形体、比例关系、体块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强调雕塑的整体性和大关系。笔者从事雕塑基础教学工作多年,目前在美术学专业本科一、三年级分别开设雕塑基础和主题性雕塑创作课程,同时,注重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效果,并在本科毕业创作方向设置雕塑方向的课程,一系列相关雕塑教学环节保证了雕塑教学的连续性。本文对综合类高校美术学专业雕塑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及意义进行探讨,以此梳理和探寻雕塑基础课教学在当前环境下的教学思路改革和培养意义。
笔者在国际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中承担雕塑基础课程教学工作,雕塑基础课程是美术学专业一年级专业的主干课程,共3周72课时。为促进学科专业发展,提高学生雕塑创作实践能力,加入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泥塑头像写生练****二是雕塑创作小稿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带领2019级美术学7班、8班共21个学生,在大连金州金和铜艺术有限公司(国际艺术学院院教学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创作实践。外出实践期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开展雕塑实践教学活动,晚上加班到9点,充分利用雕塑厂的实践资源。对此,课程的主要教学思路在于:大胆表现自我情感意识的实体表达,鼓励原创性的、有创造性的雕塑作品,创作作品不限定于某个主题,只要源自真情实感、自然表达即可,创作作品尺寸不超过50厘米。为鼓励学生更好地创作,实践基地专门提供5件青铜艺术品奖给创作作品优秀的学生,以此带动学生们更放松、更自由地进入创作状态。创作实践教学过程采取集中看创作草稿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根据创作草稿在铜厂师傅的协助下制作雕塑骨架,集中有效的5天时间较好地完成泥稿作品,并由厂区师傅以最低成本价翻制成石膏或树脂材料的作品,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制作成本。由纸面草稿****作转化为相对完整的立体雕塑作品,较好地充实和提高了本科教学成果,增加了学生参展获奖概率,也为今后本科专业评估提供了翔实的支撑材料。之后在本校泥塑头像的写生练****两周),学****泥塑头像骨架制作,了解泥塑技艺要求,主要训练学生的空间造型意识,考察其塑造模特形体特征的能力。该课程结束后,择优挑选24件创作作品在国际艺术学院举办“我型我塑——雕塑基础课程创作小稿展”,面向社会展示汇报教学成果。通过以上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雕塑创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会雕塑翻制、铸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