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心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实践启示
张军 唐卓 摘 要: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应该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的健康成长,它通过对伦理道德的强调,通过对人本身的重视,打破了传统教育相连,关注学生所关心的、现存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三,在德育的方法上,应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德育,不仅在正规的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还应把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转化为精神沟通、交往和理解的“我――你”关系,增强德育的情感性和生命活力。其四,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建立一种“我――你”的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爱、理解和尊重,师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亲其师”且“信其道”,这样才能打开培养学生情感的大门。
四、把关心灌注到教育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
应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关心。只有学会关心的学生才能理解别人、懂得社会整体利益和需要,才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学会关心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点,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主要包括: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人造世界,对人造物的理解、欣赏和尊重;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环境;关心教科书中的思想和精神等。
对学生的德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实现的,将关心关注到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从家庭到学校和从学校到社会这两个学生形成道德价值观的主要阶段。在从家庭到学校这个阶段,学生主要形成的是他的传统伦理观念,从学校到社会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伦理观念时期,而这其中学校无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将关心注入到这两个阶段、三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更可以加强学生对他者的关心意识,从而学会理解别人、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师生间建立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学生先作为一个会反应的被关心者,然后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学会关心,最终成为一个关心者。其二,学校讲授一些关心主题。可通过专门的讲座,也可通过各科教学、校内外活动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现存的、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三,为学生提供实践关心的机会。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具有关心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实践关心。其四,学校应提供连续性方面的支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一起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的接触与互动,以使学生发展一种归属感和主人公意识。其五,实施合力教育。要认识到教学生学会关心仅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这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提高教师关心的情感和能力素质
“学会关心”这一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要求。诺丁斯认为,要想使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会关心的学生这一任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作为训练者或指导者。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相处,认可学生,相信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示范关心,同时,让学生体验关心,并学会关心;教师不仅把关心引入正规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