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注细节,感悟智慧
曹丽华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过程的最小单位。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深刻。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及“以人关注细节,感悟智慧
曹丽华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过程的最小单位。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深刻。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延伸着细节的力量,课程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下面就让我们点击小学数学教学,一些比较典型的细节中感悟教学智慧的价值。
一、精心预设过程中的细节
如,某老师出示了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天装配36台,经过了5天,还有多少台没有装配?”这道题一般解法是:288-36×5=108(台)。可是一位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288÷36。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大胆的学生在议论:“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板演的学生满脸通红,不知所措。)
面对此景,该老师却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大家都觉得他做错了?其实他没有错,只是还没有做完。”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他这一步算的是总时间,现在才装了5天,还要装8-5=3(天)才能完成任务,即剩下没有装的就是36×3=108(台)。”“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稍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接着老师请板演的学生把题目继续做完。
在以上片断中,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非但没有否定学生,反而通过巧妙的点拨,扭转了学生原有的观念,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它,对其作新的探究与发现,生成了另一种解法。事实上,这位同学不会做这道题,而是碰巧算对了一步。这位老师具有照顾学生面子、善待学生错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因此他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巧妙地化错为对,挥出了“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其实,错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若善于理性地看待、灵动地捕捉、恰当地处理,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此看来,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我们对教材与学生的双重把握与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材,模拟我们的课堂,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精心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二、积极捕捉偶然发生的细节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对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以实现有效生成。
有一次我在教学二年级《测量》一课时就遇到了下面这种情况。学生学完了厘米之后,我让学生用尺去量橡皮的长度。学生量完,我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开始的两位学生都正确地量出了自己橡皮的长度,而第三位学生上来量的时候却引起了一阵哗然,大家都说他量错了。原来这位同学的尺断了一截,他就把尺倒过来量,也就是用20厘米处作零刻度了。很显然,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和其他同学都不一样,书上也没有这样的量法,所以很多同学都不认同他的这种测量方法。那么他错了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