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空气通风系统安全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空气通风系统安全措施.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7/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空气通风系统安全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空气通风系统安全措施
化工知识
通风是为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造成安全、卫生条件而进行换气的技术。一般是送人新鲜空气,同时排出被污染的空气。按采用方法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此外,还有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以及混合通风等方式。在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的厂房内,加强通风,及时排除空气中的可燃有害物质,是一项很重要的防火防爆措施。但通风系统可能成为火灾蔓延的渠道。因此,要采取各项防火技术措施。
一、通风、除尘与排烟方案
根据生产过程有机溶剂蒸气火灾爆炸危险和职业危害的特点,设计中应当制定通风、除尘与排烟方案。
(1)关于全面换气对车间设备发热量较大,车间热强度在中等热强度以上时,排气的方式应当选择在轻钢屋面上设置屋面通风气窗进行自然换气,以消除室内余热。
烟尘危害较大的车间应当设置正常情况机械排风和紧急事故机械排风两种排风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正常排风系统工作,当车间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00×10-6或其他控制的气体超过规定的浓度时,紧急事故排风系统自动启动,保证车间内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2)局部排风对于含尘或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的作业过程及设备,应当设置局部通风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气体经排风管道引至除尘器净化处理,对于有害气体采用冷凝、喷淋吸收、吸附等措施进行处理。
(3)建筑面积比较大的作业场所及综合办公系统必要时应当有排烟设计。
(4)位置较低或面积较大的作业场所应当有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大约500 m2左右,设二套排风兼排烟系统,并
相应设二套送风系统。
二、通风系统的火灾危险性
(1)在有爆炸危险的作业场所如果采用非防爆型通风设施,可能造成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的燃烧爆炸。
(2)可燃气体、蒸气、粉尘,在通风系统内部流动时,会产生静电。如采用容易积聚静电的绝缘材料制作通风管道或设备,以及接地不良时均有可能因为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
(3)通风管道或保温材料如果是燃烧体,在检修设备时,由于明火或焊接作业可能引起着火,而且烟火容易沿管道的竖向孔洞蔓延扩大。
(4)含有可燃粉尘的空气在通风管道内常常有部分可燃粉尘沉积下来,在热空气长期作用下,可能自燃起火。
三、厂房通风系统的防火要求
(1)甲、乙类生产厂房所采用的送风设备和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机房内;且其排风设备也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一起。因为甲、乙类生产厂房排出的空气中常常含有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如果将排风设备与送风设备或与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一起,万一发生设备事故或起火爆炸事故,这些可燃物质将会沿着管道迅速传播,扩大灾害损失。
(2)甲、乙类生产厂房中排出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以防止排出的含有可燃物质的空气重新进入厂房,增加火灾危险。丙类生产厂房中所排出的空气,如含有燃烧危险的粉尘、纤维时,宜经过净化后,再循环使用。
(3)含有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宜在进入排风机前先进行净化。这样,可以防止含有爆炸危险粉尘浓度较高的空气直接进入排风机,遇到火花发生事故;或者在排风管道内逐渐沉积下
来自燃起火和助长火势蔓延。
(4)排气口设置的位置应根据可燃气体、蒸气的比重不同而有所区别。比空气轻者,应设在房间的顶部;比空气重者,则设在房间的下部,以利及时排除易燃易爆气体。进风口的位置应布置在上风方向,并尽可能远离排气口;必须保证在吸入的新鲜空气中,不再会含有从车间中排放出来的易燃、易爆气体或物质。
(5)对于没有气孔或气窗的厂房内,在易燃、可燃材料集中,容易起火部位的屋顶上,应设置排烟窗或其他排烟设施(如利用事故排风设施等),以便加速排烟排热,为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Domain:子***化液 More:sfhbsaw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
理,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