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病人的镇痛镇静.ppt

格式:ppt   大小:1,759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病人的镇痛镇静.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24 文件大小:1.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病人的镇痛镇静.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病人的镇痛镇静
第1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2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3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镇痛和镇静治疗是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适或痛苦的原因:(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画垂线标记,以此量化其疼痛强度。
 
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NRS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由患者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
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由六种面部表情及0-10分(或0-5分)构成,程度从不痛到疼痛难忍。
第8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疼痛的评估
选择恰当的方法定时评估疼痛程度及治疗反应并记录(C级)
 
患者的主诉是评价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最可靠的标准。推荐临床使用NRS来评估疼痛程度(B级)
 
观察与疼痛相关的行为(运动、面部表情和姿势)和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并且监测镇痛治疗后这些参数的变化也是评估疼痛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不能交流的患者(B级)
第9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镇静的评估
Ramsay评分: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分为六级,分别反映三个层次的清醒状态和三个层次的睡眠状态(表二)。Ramsay评分被认为是可靠的镇静评分标准。
分数                      描述  
1      患者焦虑、躁动不安  
2     患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  
3     患者对指令有反应  
4     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  
5    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  
6     嗜睡,无任何反应
第10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镇静的评估
ICU患者理想的的镇静水平,是既能保证患者安静入睡又容易被唤醒。
镇静的客观评估包括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心率变异系数及食道下段收缩性等。
第11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睡眠评估
患者自己的主诉是睡眠是否充分的最重要的指标,应重视对患者睡眠状态的观察及患者的主诉(主动地询问与观察)。 
如果患者没有自诉能力,由护士系统观察患者睡眠时间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也可采用图片示意等方式来评估睡眠质量。
第12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谵 妄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的意识混乱状态。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是谵妄的临床特征,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是诊断的关键。 
ICU 患者因焦虑、麻醉、代谢异常、缺氧、循环不稳定或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可以出现谵妄症状,且长时间置身于陌生而嘈杂的ICU环境会加重谵妄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或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和意识状态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躁动状态;还可以出现整个白天醒觉状态波动,睡眠清醒周期失衡或昼夜睡眠周期颠倒。谵妄也可以表现为情绪过于低沉或过于兴奋或两者兼有。情绪低沉型谵妄往往预后较差,情绪活跃型谵妄比较容易识别。 
不适当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可能会加重谵妄症状,有些谵妄患者,接受镇静剂后会变得迟钝或思维混乱,导致躁动。
第13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镇痛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镇痛应首先考虑选择吗啡;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肾功不全患者,可考虑选择***或瑞***
急性疼痛患者的短期镇痛可选用***
瑞***是新的短效镇痛药,可用于短时间镇痛或持续输注的患者,也可用在肝肾功不全患者
持续静脉注射阿片类镇痛药物是ICU常用的方法,但需根据镇痛效果的评估不断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满意镇痛的目的
第14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镇痛治疗
方法:持续静脉注射(注射泵)
吗啡:***-2mg/h
***:***常用量10-40ug/h
主要副作用:呼吸抑制
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最低有效剂量原则,个体化
第15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镇痛治疗
其它药物:***,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 )代表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局麻药:目前常用药物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局麻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经硬膜外镇痛可作为ICU术后患者的镇痛方法,但应合理选择药物、适时调整剂量并加强监测(C级)
第16页,讲稿共24张,创作于星期二
镇痛治疗
非药物镇痛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疼痛既包括生理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在疼痛治疗中,应首先尽量设法祛除疼痛诱因,并积极采用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的评分及其所需镇痛药的剂量。
第17页,讲稿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