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痛风诊断及治疗
第1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
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到软组织所致急性或慢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病人有前驱症状,如局部不适感,头痛,失眠,易怒,疲劳,消化道症状,下肢静脉曲张,肾绞痛
第19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关节炎的特点:
第一次发作多发生于凌晨突然发生,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
多在大足趾的蹠关节,也可发生于足弓,踝,跟,膝,腕,指和肘关节
多侵犯单个关节,偶可多个关节同时受累,大关节可伴有关节腔积液
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痛,热
可有全身症状
持续1-20天,经治疗缓解或自我缓解
少数患者可遗留皮肤色素沉着,瘙痒和脱屑
第20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21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间歇期
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
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少数只发作一次
-1年,少数长达5-10年
未用抗尿酸药物者,发作次数渐趋频繁
第22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慢性期
慢性关节炎
痛风石
肾脏病变
第23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慢性关节炎
反复发作者逐渐进展为慢性关节炎期
发作次数渐趋频繁,持续时间长,疼痛逐渐加剧,间歇缩短
受累关节逐渐增多
晚期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功能障碍或丧失
第24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25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痛 风
第26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痛风石
大小不一
出现于发病后3-42年,平均11年,小于5年少见
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见于耳廓,手,足,肘,膝,眼睑,鼻唇沟等
发生时间短的,经治疗后可变小或消失,但时间长,质地硬者难消失
痛风石可溃烂,形成瘘管
第27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28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29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30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肾 脏 病 变
痛风性肾病
肾脏病理检查90-100%有损害,大约1/3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
特征:肾髓质或乳头处有尿酸盐结晶,周围有圆形细胞和巨大细胞反应,呈慢性间质性炎症。
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以后渐渐进展为持续性蛋白尿,肾脏浓缩功能受损,晚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少数病人关节炎症状不明显,而以痛风性肾病为主要表现
第31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尿酸性肾石病
肾结石的发生率为6%--30%,其中70%为尿酸盐结石。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感觉。较大者梗阻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由于痛风患者尿液pH值较低,尿酸盐大多转化为尿酸,而尿酸比尿酸盐溶解度更低,易形成纯尿酸结石,X线常不显影,少部分与草酸钙、磷酸钙等混合可显示结石阴影。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泄有关
40%病人尿路结石出现先于痛风发作
16%的结石是在用促尿酸排泄药物以后发生,结石的发生在用药早期
第32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急性梗阻性肾病
也称高尿酸血症肾病。
主要见于放疗、化疗等急剧血尿酸升高。
导致肾小管急性、大量、广泛尿酸结晶阻塞--急性肾衰竭。
原发性痛风急性梗阻性肾病较少见。
第33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痛风与代谢综合症
以肥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常与痛风伴发,已列为其中之一。痛风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引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已得到证实。
第34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实验室检查
第35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尿尿酸排泄量
血常规 血尿酸
血沉 肾功能
酶活性检查 滑囊液检查
痛风石活检
第36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尿酸的测定以尿酸酶法应用最广。男性为210—416µmol/l (—);女性为150—357µmol/l(—),绝经期后接近男性。血尿酸≥416µmol/l()为高尿酸血症。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性,应反复测定。
第37页,讲稿共80张,创作于星期二
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当血尿酸持续高浓度或急剧波动时,呈过饱和状态的血尿酸就会结晶沉积于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