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2 年消渴痹病疗效评价及总结
一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本科自2012年4月份成立并制定实施我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现对优势 病种消渴病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总结 评估,寻找难点与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 现有诊疗方案,以便于更好的推广和应2012 年消渴痹病疗效评价及总结
一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本科自2012年4月份成立并制定实施我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现对优势 病种消渴病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总结 评估,寻找难点与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 现有诊疗方案,以便于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二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一) 疗效评价标准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定方法。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空腹及餐后2
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 ,糖 化血红蛋白下降至 %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空腹及餐后 2 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 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 2 小时血糖无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无 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主要检测指标(血糖)疗效判定标准
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方法。
显效 空腹及餐后 2 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 2 小时血糖下 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正常 %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30%。
有效 空腹及餐后 2 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 2 小时血糖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 蛋白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方法。
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二) 疗效分析
消渴
治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未愈率
阴虚燥热证
5. 1%
%
%
%
气阴两虚证
%
%
%
%
阴阳两虚证
%
%
%
7%
瘀血阻络证
%
%
%
%
肝胆湿热证
%
%
%
%
肝气郁滞证
%
%
%
4%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药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对每个证型都有一定的作用,患者比例以气阴两 虚最为多见,疗效也以气阴两虚最为突出,拟在2013 年推出本证型协定处方,以更好的观 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