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養生論
 
王驤陸居士著
 
談養生之道
養身要訣
養生袪病法
病人自己療養法
調氣攝心法
摩擦強身法十二則
如何勸導蔬食
 
談養生之道
 
凡使身體失去健康的總原因,在終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鬱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二、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鐘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二)健康、壽命、德性,並關係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藥、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藥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鬱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藥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藥片助睡。
 
養生袪病法
 
人生無量苦惱,百苦交煎,只緣不得安心法。縱使一切享受滿足,他那苦惱反越來越熾,因為思想不搞通,貪心不息,總沒有滿足的時候。凡人身由病而老死,總不出這個原因。
 
「安心法」三個字,談是容易,做卻甚難,但肯做亦不一定是難。人既無心,便無亂,既無亂,卻又安個什麼,這便是安了。這是最上乘法,不是根器大利的人不能明白。初學人何能做到呢?只有借一點方便法來作個過渡。先把身體維持好,請有病人細細聽我下面所說的辦法,不是空談,卻要實做肯做。茲先把下手做功夫以前的主要條件說明如下:
 
一、做功夫時不得著一點意,在功夫上最忌求功求速,扣定日子求何種境象憑證,只如平常一樣依法去做,不計它有效無效,做得好壞且不去管它,見效在下月或百日之後。
 
二、在做功夫時,不會有何功效可見,不要疑心。第一要耐心,身上有了功效感覺種種舒適,也不要高興而貪做,須知自然而致是正常事,不是奇特事。
 
三、須恆心,勿間斷,照所指示法而行於室內,設備須周密。
 
四、做功夫時或有其他舊病復發或忽感酸痛時,係內部血氣由阻而通時的反應,不必生疑而停止,如因外感身熱不能起坐時,暫停一時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