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新闻两则整理稿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806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两则整理稿课件.ppt

上传人:ogthpsa 2022/7/24 文件大小:8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两则整理稿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注意:
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时间上: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内容上:第二层与第一层
第三层与第二层
3、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4、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根据图片概括新闻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九江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其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标题
主体
导语
标题
导语
导语
导语
主体
主体
主体
主体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毛泽东
整体感知:
1、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
的结构。
2、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3、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和
结果
自去年7月,南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