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格式:ppt   大小:1,377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24 文件大小:1.3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1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一、分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发展概况
可见-紫外-红外
目视比色-光电比色-分光光度
光声光谱-长光程吸收光谱-传感器
第一节 概述
第2页强吸收峰。其实质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Fe3+ SCN- ] +hν= [Fe SCN ]2+
第15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二)、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但是,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下面为某些常见生色团的吸收光谱。
第16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第17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2,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 -OR、 -NHR、-SH、-X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第18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
 红移与蓝移
吸收谱带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或长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或短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强带(strong band): max>104
弱带(weak band) : max<103
第19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三)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饱和烃类分子中只含有键,因此只能产生*跃迁。饱和烃的最大吸收峰一般小于150nm,已超出紫外-可见测定的范围。
直接用烷烃和卤代烃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化合物的价值不大。但是它们是测定紫外和(或)可见吸收光谱的良好溶剂。
第20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2. 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键,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 *跃迁的能量小于 *跃迁。例如,在乙烯分子中, *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 *跃迁的吸收带 将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强。在共轭体系中,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称为K带(5)。
第21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第22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3.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含有C=O,主要可产生*、 n* 、n*三个吸收带, n*吸收带又称R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由于醛***与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它们n*吸收带的光区稍有不同。
第23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4. 苯及其衍生物
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跃迁引起的。E1带出现在180nm(MAX = 60,000); E2带出现在204nm( MAX = 8,000 );B带出现在255nm (MAX = 200)。
第24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稠环芳烃,如萘、蒽、芘等,均显示苯的三个吸收带,但是与苯本身相比较,这三个吸收带均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随着苯环数目的增多,吸收波长红移越多,吸收强度也相应增加。
当芳环上的-CH基团被氮原子取代后,则相应的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啶、喹啉)的吸收光谱,与相应的碳化合物极为相似,即吡啶与苯相似,喹啉与萘相似。此外,由于引入含有n电子的N原子的,这类杂环化合物还可能产生n*吸收带。
第25页,讲稿共39张,创作于星期二
*
*
三、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的改变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和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当溶剂的极性由非极性改变到极性时,精细结构消失,吸收带变向平滑。
溶剂对异亚丙基***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正己烷 CHCl3 CH3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