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农村信用社经营指标考核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信用社经营指标考核问题.doc

上传人:巧姐 2022/7/2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信用社经营指标考核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信用社经营指标考核问题
张敬辉 提要本文通过对部分省份农村信用社指标考核管理情况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指标考核;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目前年度经营考核指标数据增长幅度较大,在制定下一年度经营考核指标时以上一年度增长幅度作为参考,往往造成鞭打快牛的现象,从而使部分被考核单位出于缓解将来的考核压力考虑,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放慢经营增长速度,造成农村信用社发展延缓的后果。
(二)考核偏重财务数据指标,考核指标不全面,指标设定不合理。经营考核指标主要是财务数据指标。虽然财务数据类指标是经营计划完成情况在财务数据上的反映,经营计划是战略规划在短期经营中的细化,但是财务数据类指标并不能完全涵盖实现战略规划所需满足的全部需求,仅完成这些财务数据类指标也并不能有效保证战略规划的实现。部分非财务数据类指标如网点规划、人员培训、业务拓展等情况,往往是战略规划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能作为经营考核指标在经营计划中体现,势必造成资源向经营考核指标倾斜,非经营考核指标被淡化或弱化,从而产生投入不足的现象,虽然当期的经营考核指标完成了,却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战略规划的实现。
经营考核指标大都是经营各环节的任务指标,没有从效益、发展、风险等方面综合考核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结果,设定不合理,考核不全面。如贷款发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的吸收,利润的实现依赖于贷款利息收入的实现以及贷款损失的减少。上述贷款类、存款类、利润类指标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联传递,而对于不同联社,上述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依存关系是不同的。仅考核利润一项指标就能联动促进贷款的增长和存款的增加,重复考核上述指标不但增加了考核成本、降低了考核效率,而且由于各地经营状况的不同,存款、贷款、利润的依存度和关联度不同,硬性确定其考核额度,割裂了其经营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佳,甚至产生无效配置,增加损失浪费。同时,由于贷款没有良好的投放机会,盲目地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增加存款,导致资金积压,增加了资金成本和压力,降低了利润。部分省份以拨备前利润作为利润类考核主要指标,该指标并不能反映经营单位的整体利润实现情况,如果当期产生不良资产损失较大的话,考核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反,考核将失去公平与实际意义。如有的联社资产损失严重,拨备前利润却很高,考核成绩较好,从而产生不良考核导向,削弱不良资产控制力度。
(三)在完成考核指标过程中资源配置缺乏统筹考虑
1、为了指标损害整体利益。如为了完成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向部分开户单位收取过高的代付工资手续费,导致部分开户单位转入其他商业银行,虽然中间业务收入完成了指标考核任务,但却造成了存款流失,甚至导致资金紧张。
2、为了指标损害长期利益。为了完成利息收入指标,营销上倾向于短期高利率付息客户,对部分优质潜力客户资源,因为近期帮助信用社完成收入指标而放弃扶持,虽然当期利息收入增加了,却失去了培养长期优质客户的机会,增加了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成本。
3、为了完成指标不计成本效益。有的县级联社贷款投放市场饱和,资金积压,为完成存款任务指标,还在加大成本吸储,虽然存款任务完成了,却加大了资金成本和信用社负担,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