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怀疑 与学问
顾颉刚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学重点字、词;从议论文的角度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能力目标:析本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注意怎样把引名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
情感目标: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
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譬如停滞墨守
腐草为萤塾师大儒
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流俗:
停滞:
大儒: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荒诞无稽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互学:任务一
1、本文的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开头两段能否去掉?
2、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论据?试概括。
(提示: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明确
①事实论据:
,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五帝。
“腐草为萤”。
。
②道理论据:
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互学:任务二
把握文章的论证层次
?
?
。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本文的结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