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山东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ppt

格式:ppt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ppt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淡水养殖
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王钦东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近年来,随着海上山东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省水产工作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产品总产量跃居全国首位。淡水养殖在“两高一优”目标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迅猛发展,常规养殖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养殖产量成倍增长。然而,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东淡水养殖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全面了解国内外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掌握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我省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淡水养殖病害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的研究与其他自然学科研究一样,是从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深入完善的。
远在春秋战国末期,范蠡所著《养鱼经》时,养鱼已相当普遍。宋朝苏轼所著的《物类相感志》和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均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治疗鱼类疾病的经验。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科学本身的水平所限,有关鱼病的记载大多停留在经验阶段。
解放前,我国学者曾进行了一些鱼类寄生虫的研究。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限制,亦未能开展鱼病学方面的系统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鱼病病害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相继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鱼病学研究和教学机构,从此鱼病学科有了一支较大的队伍,试验研究广泛迅速地开展起来。不仅总结了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解决了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很多问题。尤其对四大家鱼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开展“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在鱼病学基础研究方面,对有关病原的形态结构、致病原因、生活史以及流行病、病毒、免疫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常见性鱼病,已筛选研制出多种有效化学药物;中草药防治鱼病亦取得显著成绩;对特种水产病害的防治主要集中在鳗鲡、河蟹、鳖、鳜等养殖品种。
2、淡水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依据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十多年独占鳌头,养殖产量一直以不断拓展的势头雄居世界之首。1997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602万吨,约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0%,养殖产量2028万吨,%,1998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占世界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8%,2000年又超过了70%,也就是说,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养殖的淡水鱼是我国生产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淡水渔业生产、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志引以为荣的。
然而,水生动物病害一直在影响着水产养殖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10~15%的养殖面积受到病害影响,近年来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初步调查,山东省网箱养殖发生的病害每年损失鱼产量约达500万公斤。池塘养殖病害更为严重,据王德清和王钦东同志的调查,仅草鱼和鲤鱼就有7大类47种病害。草鱼由鱼苗到成鱼,养殖成活率不足30%。其他鱼类和特种水产养殖亦是如此,病害已成为淡水养殖能否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针对淡水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正常条件下,宿主的非病原菌在环境恶化的压力下,使条件致病菌毒力增强而成为病原菌;其二,有些控制病原的方法使一些新病原出现,即控制一种病可能在生态上让另一种病原繁殖,如使用一种弧菌疫苗会使另一些毒力强的弧菌株生长起来,发生更大的流行病;其三,引种时使鱼体携带病原到处传播,在新的地区遇见新的宿主,造成新的流行;其四,诊断技术的改进使人们易发现新的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