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词
【篇一:2015最新经典元宵节春联和诗句】
2015最新经典元宵节春联大全
蜃楼海市落星雨;火树银花不夜天。
碧树银台万种色;野花啼鸟一般春。
舞凤飞龙成夜市;踏歌敲鼓助春声。
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4、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鞭炮声声除旧祟,银
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秦渝《元宵夜》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怎样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7、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寥寂。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王守仁《元夕》
8、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
【篇二:对于元宵节的古诗】
对于元宵节的古诗: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风景。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录:每年这日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流如潮。权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氛围中度过。
春天刚方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花团锦簇的世界,但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几乎象明艳的花朵同样。
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获得启迪的。由于各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
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常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
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详细描述。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
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烛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夜。在灯影月光的照射下,如花似锦的歌妓们妆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
的元宵,真是赏析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但是人们却仍旧怀着无限迷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
元宵之夜不要急忙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述,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
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解
释
【火树银花】灯火灿烂
【铁锁开】唐朝国都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落梅】乐曲《梅花落》
【金吾】京城禁卫军
【漏】古代计时器具。此句说不禁夜,漏鼓就不必催人了。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通宵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哪处闻灯不看来。
赏析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民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绘当时京城长安元
宵赏灯的繁荣情景。据刘肃《大唐新语》记录:“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
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
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
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
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详细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
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