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1
概 述
%,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伤、致残率为首位。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
可分人需2~5年,小儿需1年。若有颅骨缺损,可在伤后半年左右作颅骨成形术。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16
第 三 节 脑 损 伤
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和脑神经的损伤。
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脑损伤。
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等,继发性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
概 述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17
损伤机制
两种作用力所造成:
①接触力
②惯性力:头部在加速或减速运动中造成损伤,大脑与颅骨相撞,与颅底摩擦,导致大脑弥漫性损伤,是两种力共同作用引起。
通常将受力侧的脑损伤称为冲击伤,其对侧者称为对冲伤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18
一、脑 震 荡
脑震荡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病人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不超过30分钟,清醒后大多数不能回忆受伤及当时的情况,称逆行性遗忘。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CT”检查,无阳性体征,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2周,适当镇静、镇痛处理。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19
二、脑挫裂伤
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常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
1 病理生理:指主要发生于大脑皮层的损伤,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小者如点状出血,大者可呈紫红色片状。
2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局灶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3 诊断依“CT”和“MRI”检查:可了解脑挫裂伤的具体部位、范围 及周围脑水肿的程度。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0
4 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一般处理
防治脑水肿 是治疗脑挫裂伤的关键
促进脑功能恢复 应用营养神经药。
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颅内压增高明显甚至出现脑疝迹象时,应作脑减压术或局部病灶清除术。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1
三、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如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据血肿来源及部位分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据颅高压及早期脑疝所需时间分:急性(3天内)、亚急性(3天—3周)、慢性(3周以上)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2
1、硬膜外血肿:
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最常发生于颞区,多数为单个血肿。
临床表现为①意识障碍 典型有中间清醒期
②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瞳孔改变 主要为小脑幕切迹疝的表现.应区别于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 视神经损伤)
处理:确诊后手术清除血肿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3
2、硬脑膜下血肿:
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
(一)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根据其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而分为复合性血肿和单纯性血肿。
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4
临床表现与诊断
由于多数有脑挫裂伤及继发的脑水肿,同 时存在,故病情一般多较重。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
颅内压增高征象也多在1~3天内进行性加重
CT检查: 可确诊。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5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其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仅有轻微头部外伤或没有外伤史。
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大多覆盖于额顶部大脑表面,介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完整包膜 。
血肿增大缓慢,一般在2~3周后,由于脑 直接受压和颅内压增高引起临床象。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6
临床表现与诊断
、脑供血不全症状
本病易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意外或颅内肿瘤等。
CT检查:如发现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可有助于确诊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7
3、脑内血肿:
分浅部和深部血肿二种,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为主,若血肿位于重要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症状,经“CT”确诊后,行手术清除术。
CT检查:在脑挫裂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血肿影,有助于确诊
颅脑损伤护理 ppt课件
28
脑室内出血和血肿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脑室邻近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