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r
定义
诊断标准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类型 病理变化 症状
化验检查 并发症 治疗用药 护理
定义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 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1)良性高血压又称缓进性高血压,病理变化可分 为三期:
D机能紊乱期
基本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可伴有高级 神经功能失调,无血管及心、脑、肾、眼底等器 质性改变。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
III
• 2)动脉病变期
① 细动脉硬化,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可累及全身细动脉,具 有诊断意义的是肾的入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最早可在眼底检查中被 发现,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或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
② 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肌型小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增 生,内弹力膜分裂。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伴胶原纤维及弹性 纤维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③ 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脉。大动脉无明显病变或伴发粥样硬化病 变。
临床表现血压进一步升高持续于较高水平,失去波动性。ECG显 示左心室轻度肥大,尿中可有少许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
III
• 3)内脏病变期
① 心脏:左心室因压力性负荷增加发生代偿性肥大。
向心性肥大: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 扩大,甚至略缩小。
离心性肥大:向心性肥大继续发展,肥大的心肌细胞与间质毛细 血管供氧不相适应,加上可能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血不足, 心肌噸缩力因而降低,发生失代偿,逐渐出现心腔扩张。严重可出现 心力衰竭。
② 肾的病变:表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为双侧对称性、弥漫 性病变。镜检:肾入球动脉发生玻璃样变,肾小球缺血可引起肾小球 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健存的肾小球发生代偿性肥大,形成肉眼可见的无数红色细颗粒,称 之为颗粒性固缩肾。随着病变的肾单位越来越多,可岀现肾功能不全, 少数可进展为尿毒症。
化验检查
•心电图,有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有无高血压 病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眼底检查
并发症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可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心脏性猝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局灶性脑缺血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 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突然,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 24h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
•高血压脑病
•缺血性脑卒中
r
并发症
•岀血性脑卒中:原发性出血性脑卒中包括原发性脑出血与原发 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性肾脏病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
•主动脉瘤:动脉瘤指动脉壁异常扩张,其扩张后管腔直径是正 。常累及主动脉、骼动脉,其次是胭动脉、 股动脉及颈动脉。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 层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亦称周围 动脉病,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周围动脉,引起肢体动脉血管狭窄 以致闭塞,导致患肢缺血等症状。
治疗用药
•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東要的作用,且不可小视之。 具体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及习惯,达到减少加重高血压及其 它心血管病的危险。
• 降压药物治疗
药物分类
常用药物
1 .利尿降压药
氢氯嚷嗪
2钙通道阻滞药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
3B受体阻滞药
普荼洛尔,美托洛尔
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酮抑制药
卡托普利
②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药
氯沙坦
r
【一般护理】
1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卧位,减少搬动病人,教会 病人缓慢改变体位。
:监测血压变化,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 副作用,防止急性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 时立即平卧,头低足高位,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脑 部血流量;避免休位突然改宠,服为后不要站立天久, 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 脑部血流量减少;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 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
r
•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g〜6g 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 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 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 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 戒烟少酒。
•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摄入 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 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旦制品、芝麻酱、 虾皮。
4 .运动指导
•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 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