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17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上传人:雨林书屋 2022/7/25 文件大小:1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第八单元
金属
合金金属资源
课题一
金属资料
一、金属资料:
纯金属(90多种)
1、金属资料
(几千种)
合金
属活动性次序:
强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渐减弱
总结:在金属活动性次序里:
(1)金属的地址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行用浓硫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边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因为会先与水发生反响)
课题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响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复原出来。
点燃
高温
C+O2CO2C+CO22CO
3CO+Fe2O3
高温
2
2Fe+3CO
2、现象:红色粉末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红变黑)
3、书上图8-20需注意:
(1)实验开始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省得CO与空气混淆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2)实验完成后连续通入CO的目的:防范氧化铁被复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从头被氧化。
(3)尾气的办理:因为CO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气体要经过办理,变为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CO2。
4、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有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5、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杂质。
二、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同时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范铁制品生锈的举措: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净、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松散,不能够阻截里层的铁连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响,所以铁制品可所有被锈蚀。铁锈应实时除去。(注意与铝比较划分)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①防范金属腐化
1、保护金属资源的路子: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搜寻金属的代用品
2、意义:节俭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见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牢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能够是一种或几种,能够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只好是一种,能够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色:均一性、牢固性的混淆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整同样,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牢固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必然无色,如CuSO为蓝色
FeSO
为浅绿色
Fe
2
(SO)
3
为黄色
4
4
4
(2)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余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依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若是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响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
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别在水中形成的不平均、不牢固的混淆物。
2、常用的乳化剂:冲洗剂(拥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强酸强碱,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显然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见解:
饱和溶液:指在必然温度下,向必然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够连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必然温度下,向必然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够连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连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