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沈从文的报刊情缘与编辑责任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沈从文的报刊情缘与编辑责任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6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沈从文的报刊情缘与编辑责任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沈从文的报刊情缘与编辑责任的论文
摘要:作家、编辑身份的聚合使沈从文具有割舍不掉的报刊情缘。他适应媒介特点、利用媒介资源,成功敲开文学创作之路;他坚守媒介社会良心,践履编辑责任,频频卷入文学论争的漩涡;他慷慨解囊、倾心相助,扶持并培育了一大批青年作家。
关键词:文学创作编辑责任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现代媒介的演变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出版事业的日益繁荣,报刊杂志的兴盛发达,作家、编辑的身份聚合,对于文化思想阵地的繁衍、文学社团流派的形成、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本文以沈从文为例,剖析现代传媒对于作家成长的重要性及报刊编辑如何践履社会责任。

一、圈内效应与四面开花

近代以来,大众传播的变革使刊物成为团结同道、形成风气的核心力量。各大报刊注重凝集作家、编辑和读者,形成风格多样、追求各异的社团和流派,彰显出文学报刊对作家个体和群体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样,作家个体熟悉报刊,走进媒介圈,发现或培育自己的园地,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沈从文对此深有感触:“现代史许多举例示范作品,当时似乎即半为编辑催逼而成。……弟二十年来多数作品,也多半是徐志摩、叶圣陶、徐调孚、施蛰存晰先生主持杂志编辑时,用‘鸡毛文书’方式逼出。”
沈从文的幸运在于遇上了一个文学至上的时代,遇上了一批惜才爱才的大家。郁达夫冒雪看望并相助的佳话早已广为传颂,胡适去西会馆探望并为其推荐作品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北大教授林宰平襄助,并向徐志摩、闻一多等推荐,也给了沈从文极大的动力。.徐志摩接任《晨报副刊》后,沈从文更是迎来了投稿生涯的春天。
沈从文不断融进媒介圈,结识了一大批著名作家、编辑、学者,作品随后陆续发表在《晨报副刊》、《京报,民众文艺》、《语丝》等刊物。1925年,是沈从文的首个丰收年。这一年,他公开发表作品61篇(首),除绝大部分(44篇)发表在《晨报副刊》外,他还把投稿范围扩大到《燕大周刊》、《京报副刊》、《现代评论》、《晨报-文学旬刊》、《京报,国语周刊》等近10个报刊。1926年和1927年,沈从文继续以《晨报副刊》为重要园地,大量投稿或应约写稿,并向北京及上海的《晨报副刊·诗镌》(周刊)、《小说月报》、《世界日报·文学》、《现代评论》、《东方杂志》投稿。两年间,发表各类文体作品80篇(首)。
这样,沈从文以作品为媒,与北京地区众多文学报刊建立了联系,并同报刊主持人由陌生到相识,由相识到熟知,逐步结识与文艺界相关的其他各界知名人士。他由此获得各种学****工作机会,北京北新书局和北京晨报社先后正式出版《鸭子》、《第二个狒狒》、《市集》三个集子。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沈从文的社会影响力,为其生活和写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让其作品在各大报刊四面开花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二、媒介责任与文学论争

考察沈从文的报刊情缘,其参与、经历的文学论争自然进入受众的视域。
据统计,1917-1949年间,中国文坛先后发生了规模不等、大小不一的文学论争近90次,几乎囊括了活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所有作家。沈从文认为,这些论争属于“无原则无结论的攻讦誉扬,大都对人不对事”;“文运斗争争吵过多,竞争工作表现少,也作成我不懂‘政治艺术’为何事。因文运中和政治中彼此分合无常形,无定性,难于适应。”他认为这些论争“对工作进步实际毫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