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
临床意义
HP感染非常普遍,世界50%人口被感染
胃窦为定植最佳部位
与胃炎十二指肠炎胃癌等疾病有关
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
形态与染色
G-细菌呈弧形、S型或海鸥状
2-6根端鞭毛
培养特性
微需氧: 5%~10% CO2 5% O2
温度:37℃+ 42℃- 25℃- 湿度高
PH:-
营养要求高:需补充特殊成分如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布氏琼脂、哥伦比亚琼脂)
生长慢:在血平板上3~6天可见无色半透明针尖状菌落 轻度溶血
生化反应
HP生化反应不活泼,不能分解任何糖类
尿素酶丰富,是普通变形杆菌尿素酶产量的20-70倍,释放氨
主要生化反应: 脲酶 +
氧化酶 +
触酶 +
硝酸盐还原 +
抵抗力
抵抗力弱
对酸敏感
对抗生素敏感
尿素对HP起保护作用 1%胆盐可抑制HP生长
致病性
感染率:成人约50%
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
致病机理
致病机理
1、HP的粘附和定植
鞭毛
粘连蛋白:如血凝素
菌体直接粘附胃上皮细胞
2、尿素酶及其他酶类的作用
尿素酶: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分解尿素产氨,
改变局部PH。(热休克蛋白B加强)
蛋白酶:裂解糖蛋白聚合物。
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削弱巨噬细胞的
杀菌作用。
致病机理
3、细胞毒素的作用
空泡毒素vacA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
致病原因:上皮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
4、细胞因子的作用
IL-8、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致病原因: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
大量分泌胃酸
微生物检查方法
取胃窦和胃体多块组织活检
尿素酶试验
活检组织块使尿素培养基由
黄色变红色+
简便 快速敏感 较为准确可靠
组织学检查:Giemsa或银染色
细菌分离培养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防治原则
三联疗法
胶体枸橼酸铋+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经过抗生素治疗后,根除率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