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艾滋病口腔表现及预防
第1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艾滋病(AIDS)——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
HIV本身形体病及隐孢子虫病,
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或肺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败血症、反复发生的疱疹病毒感染;并有神经系统病变和卡波济肉瘤、淋巴瘤等 。病人可死于肿瘤和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第17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口腔表现——病例1
患者 男 33岁 口腔黏膜有白色膜状物3个月。4月前曾有咽喉痛。白膜擦掉后黏膜发红,发烧,体重下降。自服消炎药无效。
第18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病例2
男48
舌部疼痛20天。进食辛辣食物加重。消炎治疗有好转但易反复。有吸烟史(20支/日)
第19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口腔念珠菌病
口服、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制霉菌素类,碱性含漱剂:小苏打,硼砂溶液等
第20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坏死性牙龈炎
乳头坏死,
灰黄色坏死组织
牙齿松动明显
第21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口腔病毒感染
反复长时间疱疹病毒感染
40岁以下,严重带状疱疹感染
抗病毒,增强免疫,局部应用氯已定等防腐药物
严重者糖皮质激素
第22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Kaposi肉瘤
隆起于粘膜表面的褐色或红色结节或斑块
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放疗化疗等
第23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毛状白斑
双侧舌缘白色斑块
局部应用维甲酸,抗真菌剂
第24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牙龈线性红斑
2-3mm火红色充血发红带,界限清楚
洁刮治术,注意轻柔,易出血
氯己定含漱
第25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重型溃疡 腭部出现巨大溃疡
淋 巴 瘤 ………
第26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艾滋病常见口腔表现
……………………
第27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问诊
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 持续低烧
持续性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
慢性腹泻 每天4-5次,3月内进行性体重下降10%
反复感染
中期年患者出现痴呆
第28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HIV灭活途径
1,HIV可在人体外环境中生存,对外界抵抗力比较弱,对热 敏感,56 ℃经30分钟后灭活。
2,漂白粉,新鲜2 ﹪戊二醛溶液,4 ﹪甲醛溶液,2 ﹪氯胺,﹪过氧化氢都能灭活。
第29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一、建立安全的医疗环境
诊室要求: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 制度
每日进行诊室消毒
二、严格消毒所有器具
三、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
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无
论病人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还是阳性,
都应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
暴露预防
第30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3、医务人员自我防护
(1)预防锐器伤害
防止针和利器刺伤手套皮肤,发生紧急处理
不要把用过的锐器传递给他人
侵袭性操作要有足够光线减少出血
严禁向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盖针头盖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严格按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处理锐利废弃物
第31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3、医务人员自我防护
(2)清洁洗手
(3)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 戴手套 分类 注意事项
—— 穿隔离衣
—— 戴口罩和防护镜
(4)正确处理废弃物
第32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局部紧急处理
皮肤暴露
粘膜暴露
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
挤压伤口旁端,将伤口血液尽量挤出
75%酒精、%碘伏消毒
包扎伤口!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严禁局部
挤压伤口
第33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此后,分别于事故发生后6周、3个月、6个月随访检查血清HIV抗体,在此期间要有安全性行为措施,直到6个月后血清学检查证实抗体为阴性为止
问诊是否为艾滋病患者,如高度怀疑
立即为其抽取血样进行HIV抗体本底检查,如经检测证实其为HIV抗体阳性。口服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暴露后处理
第34页,讲稿共37张,创作于星期三
*
抗病毒用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 鸡尾酒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