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艾灸基础知识.ppt

格式:ppt   大小:5,139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灸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26 文件大小:5.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灸基础知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艾灸基础知识
第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一碗汤 一根针 一柱灸
《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中 医 三 宝
第2页,讲稿共66张,创)温阳补虚,补中益气,(灵枢 官能篇)说,上气不足,推而杨之。灸法对气血运行能起”推而上之“的引导作用。如灸百会穴既有补中益气,又有升阳举陷之功。
第1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艾灸疗法的功效
(5)回阳救逆,(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纯阳之物,能回垂绝之阳。(伤寒论)有,下肢手足发凉,无脉者,灸之,少阴病吐利,手足发凉,脉不至者,灸少阴7壮,等条文均为热性病过程中阳气虚脱的危重证候用灸法治疗的论述,可见灸法治疗疾病有回阳复脉之功。临床上对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证候,用艾灸调理,能达到回阳救逆之功。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人以阳气为本,阳气足则身体健康,阳气虚则易患疾病,灸能温阳,无病自灸,如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治病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之功。
第1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灸法总类
第1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1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是将艾绒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

常用的艾炷小者如麦粒大,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
第17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
灸法:施灸时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燃尽,除去灰烬,方可继续再灸,根据顾客身体情况一般十几壮或者二十几壮。
注意事项:
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主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第18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灸法:施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注意事项: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第19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1、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间接灸
第20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隔姜灸操作方法
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 ~ ,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相对应的穴位上。
第2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隔姜灸的注意事项
第2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方法: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主治: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隔蒜灸
第2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方法: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主治: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隔盐灸
第2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悬灸
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
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
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 、雀啄灸和回旋灸。
第2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温和灸
第2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