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8
文档名称:

院前急救新.ppt

格式:ppt   大小:878KB   页数:10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院前急救新.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7/26 文件大小:8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院前急救新.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院前急救新
(二)时间紧急
行动急: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车,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抢救。不管是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都是急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紧急处理,不容迟缓。
心情急:多数患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急和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
2、运输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主要靠救护车运输,保证车辆的完好状态是急救快速的重要保证。
救护车分两种类型:普通型
危重病监护型。
注意:专车专用、定人定车、保持车辆处于完好状态。
普通型车:设备简单,只有供氧装置和一只急救箱(内有血压计、肌内注射器、静脉输液器,少量药物和外伤止血包扎器材)。
危重病监护型:普通车设备+心电监护、除颤、起搏装置、气管插管、电动力吸引器及多种药物,有的还备有自动呼吸器、电动力胸外心脏按压机、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和自动血压计等。
3、急救技术
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的医疗技术包括:左心衰的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心电监护、除颤、体外无创起搏;心搏骤停的抢救;大咯血的抢救;开放性气胸的抢救;严重哮喘的抢救;呼吸衰竭的抢救;呼吸骤停的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使用;(接下页)
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急性脑血管病的抢救;癫痫发作的抢救;急腹症的紧急处理;软组织伤的止血、包扎;各类骨折的固定、搬运;烧伤的抢救;正常分娩接生术;小儿惊厥的抢救;各种传染病的转运;眼外伤的抢救;鼻出血的抢救;各种休克的抢救;昏迷的抢救;各种中毒的抢救;溺水、触电、中暑的抢救;精神病发作的紧急处理。
(二)急救用品
救护车内药械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急救效果。由于车内或急救箱内容积有限,只能放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器械。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全国目前还无法制定救护车内药品器械数量配备标准,因此,只有按各院前急救组织的实际情况配备急救车上的药品器械种类和数量,保证药品器械临时够用即可。
(三)急救网络
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单位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
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
发达国家美国9分钟。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EMSS功效的重要指标。
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
第二节 院前急救护理
一、院前急救原则
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险区。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2、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
3、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
6、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卫生部2006年2月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规定: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伤”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布用红、黄、绿(蓝)、黑四种颜色,对危重、重、轻、死亡人员作出标志。
过去急救是“抬起就跑”的办法,现在国际上已经基本上被“暂等并稳定伤情”的思想所代替。
“暂等并稳定伤情”并不是把伤员搁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员在紧张地为马上转送的伤病员做应该做开放气道、心肺复苏、控制大出血、制动骨折、止痛等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
大量事实证明:对伤病员不搬动、少搬动是有利的,但为使伤病员脱离危险现场和送到医院还必须搬运。这是一对矛盾,在搬运中,未经过训练者应尤为注意。
最佳急救期:伤后1小时内
较佳急救期:伤后12小时内
延期急救期:伤后24小时内
二、现场伤员分类(检伤分类)
概念:是保证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送速度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次序。
目的:提高抢救效率,提高伤员存活率。
要求:
边抢救边分类:分类工作是在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能耽误抢救。
指定专人承担:分类工作很重要,应由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承担。
分类依次进行:分类应依“先危后重,再一般(小伤势)”的原则进行。
分类应快速、准确、无误。
分类标准
1、以现场处理时间先后为标准分类。
2、以伤病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