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一金融和物流
专竞争。杭州如果在竞争环节上没有重大突破,先进制造业 的大规模南移,就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美好期待。强市弱中心一一个尴尬的角色作 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尚在; 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杭州的发
展实力已使其无法被其他城市心悦诚服地认同。 影响腹地缩小一一个远去的杭州 的区域弱中心地位使其传统的影响腹地正在被不断袭夺。 以其为中心的杭嘉湖绍
区域经济板块正在明显解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腹地的丧失是对杭州巩固区域中 心地位的最大冲击。
电信、客货公路流铁路流、航空流、水运流、报纸发行的调查分析区域网络 化交通的建设使杭州已经不再是区域要素流动的必经节点, 杭州很可能成为一个
被逾越的区域发展角落。
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
根据产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判断,杭州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 产业的高度化阶段。
企业结构一碎石型
杭州工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合力。
2000年杭州全市工业总产值42流右的贡献来自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2715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也只有 568万元。
创新源一先天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适合创业和创新的环境亟待完善。
1999年杭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 24万人,,南京 ;是年,杭州市高校学生数为 ,只为上海的44%南京 的50%在科技企业化方面,浙大在全国大学中只排列第 10位左右.
制局点一抢 占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受到自身认识的禁锢以及大上海阴影的笼罩, 杭州抢占制高点的
意识不强,本应具有的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和科技教育中 心职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成长环境:忧多于喜
外部环境:上海、苏州、宁波等周边地区的迅速成长,对杭州的区域地位和 产业发展已造成巨大压力。在引进外资、融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体系的进程 中,杭州相对落后。
内部环境:杭州的创业环境除了缺乏自身的创新能力外,还缺乏不畏吃苦、 不畏失败的精神。其次,过高的土地和房地产价格提高了企业和人口进入的资本 门槛。第三,老杭州与萧山、余杭在行政区划调整以后,面临着都市区经管中的
产业和空间如何进一步磨合,这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尚未整合的都市区空间 Metropolitan Area Space that tion
重大行政区划调整,为杭州都市区功能与空间重组创造了历史性机遇,足以 透视出国家和浙江省对杭州城市发展所寄予的厚望。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和激烈 竞争的环境中,迅速将这种行政地域空间扩大的优势,转化为城市社会、经济、 空间、环境的全方位耦合优势,构筑一个最有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平台, 才
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问题。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杭州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正面效应正在被缓慢而艰难 的磨合过程所抵消。
偏 安一隅 的杭 州 醉文化 Drunk Culture -Content to Exercise
Sovereugnty over a Part of the County
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至今对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深的当属“南宋偏 安醉文化”。
某种意义上讲,制约杭州发展的最大障碍尚还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正是这种 偏安的化形态及其衍生出的相关制度劣势。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
Root & Sentiment
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江、河、湖、海相依的自然景观, 使水成为杭州文化表现的基本形态,影响着杭州人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形成 了他们主柔、重情、尚文、爱美的性格特征。杭州传统文化的特点一言以蔽之: 秀丽杭州城、悠闲杭州人、英烈杭州魂。
Dash & Re-consideration
在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撞击中,杭州面临的激烈程度要远比其他城市为
甚。
自耕垄田
现代经济是宏观型经济。杭州缺乏与外界的主动沟通、缺乏放眼世界的开阔 视野、缺乏对现代信息的敏捷反应。
勾留西湖
现代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杭州人缺乏以四海为家、志在四方的胸襟与气魄,
缺乏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醉浴暖风
现代经济是互补型经济。唯我独尊的心态使杭州人不能冷静地审视和对待周 围环境的变化。
商唯坐售
现代经济是拼搏型经济。孰不知市场经济中,“好酒也怕巷子深”。
乐水乐静
现代经济是风险型经济。杭州人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关注细节而不能准确 的把握全局,患得患失而束缚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