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3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3篇.docx

上传人:baba 2022/7/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3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曾国藩家书》读后感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1
  说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风,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实他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精确的。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好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钦佩还是钦佩!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2
  《曾国藩家书》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前不久,我读完此书,深深感受到了勤俭节约乃是修身立人之本。
  勤俭自持,不分官宦黎庶。“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当自己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始终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勤俭自持,重在严于律已。“孙等在京,别无生计,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曾国藩经常因为没钱孝敬父母而内疚,因没钱养家而深感揪心,而当时曾国藩刚刚“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按理说应当有川流不息的黄金白银送过来,何至于连家里都无法接济呢?不经商、不收受贿赂,到处严于律己,以至于穷到连回乡省亲的资费都没有的地步。
  勤俭自持,更好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行不略松,而家用不行不守旧”,曾国藩不仅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立下了规则,保持清贫。正因为在朝为官,就更要宽人严己,更要约束亲戚邻里,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家书箴言,放之于当世,多少领导干部倒在反腐利剑之下,皆因没有管好自己,没有管好身边人。
  勤俭自持,是家兴之基,更是国强之本。自从党中心提倡节约以来,全国人民主动行动,仅“光盘”行动,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视为微乎其微的餐桌残余却能削减每年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以小见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奢侈,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将节俭之风兴起于一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日,我们党员干部有责任更注意勤俭自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为干部。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3
  “汉*,刽子手,卖国贼”是曾国藩载入史册的评价。但是,从20世纪90年头起先,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探讨,评论曾国藩的热潮。同一个人物,为什么会引起截然相反的论断?曾国藩生活在中国社会天翻地覆改变的时代。我想,是激烈、尖锐、困难的民族斗争把他推到风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困难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动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个方面:戎马生涯、开创实业和治学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说的。曾的功过还是留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