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约6学时)本章提要
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是整台机器质量的基础,零件的加工质量一般用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个重要指标表示,本章仅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问题,其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的程度。
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的一般有两种:
一是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变化规律)。
二是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中进行的。工艺系统中凡是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原始误差的分类归纳如下:
:
。(图中实线为刀尖正确位置,虑线为误差位置。)
(a)刀尖位移△Z与加工半径误差
△ R的关系:R2 + △ Z2=(R+ △ R)2
化简推导得: △ R≈△Z2/(2R)
(b)刀尖位移△Y与加工半径误差
△ R’的关系:△ R’=△Y
前者数值极小以致可忽略
后者造成的加工误差较大
前者是在加工表面切线方向
后者是在加工表面法线方向
后者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称加工误差敏感方向*
结论: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上刀尖位移会造成大的加工误差
加工原理是指加工表面的形状原理。
*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切削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形状所产生的加工误差(如:齿轮滚刀:一阿基米德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
二近似折线代替渐开线。)
机床误差是指在无切削负荷下,来自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
其常见形式:
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⑴主轴回转误差的概念
(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类型)
纯径向跳动:实际回转轴线始终平行于理想回转轴线,在一个平面内作等幅的跳动。
纯轴向跳动:实际回转轴线始终沿理想回转轴线作等幅的窜动。
纯角度摆动: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始终成一倾角,在一个平面上作幅摆动,且交点位置不变。
由于主轴回转误差总是上述三者的合成。造成主轴回转误差的主要因素与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有关。